正文 第29章 交通隧道探幽(1 / 1)

人們為了發展經濟,克服重重困難去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為了適應交通運輸的需要,尤其要滿足遠途運輸的需要,人們鋪設了地麵鐵路。後來,由於地麵交通運輸過於擁擠,鐵路伸向空中,修建了高架鐵路,又伸入地下,鋪設了地下鐵道。為了在山區鋪設鐵道,人們不畏艱險,開鑿了大量隧道,使鐵道能通行無阻。

最早的鐵路隧道是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街道下的地鐵隧道,它建於1844年。這是世界上首先使用帶通風管道的隧道,也是首次使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但在崇山峻嶺中要挖隧道隻能使用暗挖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開鑿隧道的技術也日新月異。意大利人索邁勒發明了衝擊式鑿岩機,它以壓縮空氣作動力,使隧道開挖速度提高了3倍,這是挖掘隧道工程中由人工鑿眼向機械化轉化的裏程碑。美國人首先發明並使用電鑽及炸藥爆破技術來開挖隧道,可以說,美國是世界上現代化隧道開挖技術的發源地。

從此,許多新的開鑿工具和卓有成效的爆破技術相繼發明,並一直沿用到現在。

我國是世界上鐵路隧道數量最多的國家,也是每年修建隧道最多的國家,平均每年約建隧道120座。到80年代末,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鐵路隧道已達4800座以上。鐵路隧道數量僅次於我國的國家是日本,約有3850座。

此外,人們研製並修建了纜索鐵路斜坡隧道,作登山之用。最長的一條建在奧地利,隧道內可通行一對纜索鐵路客車。

為征服大自然,英國人決心在倫敦泰晤士河下修建水底隧道。法國人早於18世紀中期就提出同英國人共同修建英吉利海峽隧道的設想。現在這個設想已成現實。這是一條雙管海峽隧道,隧道全長4926千米,其中有37千米位於海底40米深處。兩條隧道直徑都是73米,可通雙層列車。一條供巴黎至倫敦的客、貨車通行,另一條供穿梭列車通行,專門載運乘汽車穿越海峽的人員及車輛。在兩條隧道間,每隔375米設有一條直徑45米的服務隧道與兩主隧道相通。這是為解決通風和維修而設的。從巴黎乘火車至倫敦,由原來5個小時(包括輪渡)縮短為3個小時,每年客運量達2000多萬人次,貨運量約為2600千噸。這是歐洲迄今為止最大的一項土木工程。

日本修建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隧道之一,全長5385千米,海底部分長233千米,最深處離海平麵240米。

在水下開鑿隧道,輔設水底鐵路,在勘探、設計、施工等各方麵難度都遠遠超過在地麵輔設鐵路。我國雖然尚未開鑿過水下隧道,但在西南等多山地區,地形複雜,為發展當地經濟,我們的鐵道工程部門和人員發揚了大無畏的精神,克服了罕見的困難,在我國修建鐵路隧道的數量占了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