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巡鋪帶回來的(1 / 2)

季青燕聽了點頭,這名字可以。小兄弟又說,爺爺說以後他們的孩子都用“明”字,說完就嘻嘻哈哈笑了起來。

畢竟現在說大哥、二哥的孩子還能理解,他們的孩子……十年後再說吧。

吃了中飯小兄弟們都往河坡那邊去玩,聽說今天會灌淤泥到荷田裏,還沒去瞧熱鬧呢。

季青燕收拾了一下見小花又開始縫小衣裳,想了想便沒出門,總不好將這樣的任務交給妹妹一個人完成吧。

這天是冬月二十三,喬明煜昨夜出生、今天得名。

冬月二十五又是收幹貨的日子,如今夥計們除了跑桃花坳,也跑李樹坡,一個是上午、一個是下午,總之到了這一天就是集中收貨。

季青燕已經沒有幹貨出了,隻負責把擱在家裏的雲家和大房的幹貨稱了,兩家派人過來收錢就行。

夥計帶信兒來,他們家老板已經回到了縣裏,正在準備天福酒樓開業事宜,估計下個月初就能回鎮上了。

夥計一邊說著老板的近況一邊又抬了幾筐東西下來,直接送到庫房門口擱著,說是老板巡鋪帶回來的。

後來季青燕去看,卻是幾匹素色好布料,有淺灰、銀紫、土褐、粉綠幾種顏色,料子則是軟緞、細棉為主。

還有兩套適合學童使用的筆墨紙硯,說是學童使用,主要是幾支毛筆以小毫、中毫居多,硯台、墨條雖不是上等之物,卻十分耐用。

還有幾冊啟蒙讀物的圖譯本,顯然都是送給季青磊的,明年開春村塾就要開塾了,這個胖老板自是知道的。

沒有給雲林買是因為他識趣,知道常識、年齡到了這個程度反而不好買,買貴了舍不得用、買便宜了不合用。

而且有經驗的讀書人都有一條自己的使用習慣,更樂意自己去挑選筆墨紙硯,也不強求配套購買,一般是缺什麼買什麼,最多的是紙筆。

再看另一筐還有幾匹素色絲絹綢布,另有不少針線、刀剪尺子之物,還有繃架。

看得她大大地挑了下眉,就對剛好過來看要不要幫忙的王鄭氏笑道:“胖大叔這是要我學繡花呢。”

一翻話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可不是嗎,以前家窮幹活又忙,誰有閑功夫在屋裏細針慢繡?如今空閑下來,做衣裳、做鞋,繡花不是很正常嗎。

就算是農家人,針線是必須的基本技藝,會繡花的媳婦滿村都是。

以前也有手巧的媳婦會繡些花樣子甚至大些的繡品賣給鎮上繡莊或者布行,也有給自家衣服上繡點小花樣子的,隻不過都是簡便針線,不賣錢就不花更多精力罷了。

而考較一個姑娘家是否賢淑,除了廚房裏的活兒,當然是針線上的手藝呀。

相比有錢人家買嫁衣、成衣,農家人全是自己一手搞定。

而季青燕才學會做衣裳、鞋子,這事許多人都知道,因此她這一說才逗笑了大家。

另外一筐則是一隻羊腿和四隻烤鴨,看得季青燕忍不住撇嘴。胖大叔如今送禮越來越有門道了啊。

夏天時隻是送些應季水果,桔子、西瓜那些,如今吃的用的連繡花都給她安排了,這是鬧哪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