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民間有如此經驗:隻要有雷暴天氣發生,一定會產生圓球雲;但是有圓球雲的時候不一定會有雷暴天氣。
莢狀雲:形狀看起來很像UFO,它是由重力波產生的。這通過汽車減震器的原理來描述什麼是重力波。當你開著高級洫以很快的速度通過一段崎嶇不平的道路時,你會感覺到自己也在上下顛簸。你往下顛是受地球重力影響的原因,而你向上顛是因為減震器的彈簧將你往上推的緣故。
莢狀雲
當氣流遇到其他障礙時也會形成莢狀雲,比如高度很高的雷雨雲,因為它們也通常在山丘的順風坡形成,看起來就很像一疊疊的盤子。
碎浪花雲:這種碎浪花雲是根據開爾文的赫姆霍茲原理形成的卷雲。卷雲是高雲的一種,也是對流層中最高的雲,平均高度超過1800米,是很薄很纖細的雲彩,能反射和誘捕熱量。所以清晨當太陽還沒有升到地平線上或傍晚太陽已下山後,光線都會照到這種孤懸高空而無雲影的卷雲上,經過散射後,顯現出漂亮的蠶絲般的光澤。
根據開爾文的赫姆霍茲原理,當兩層密度不同的空氣或者液體以不同的速度相遇並通過時,就會在邊緣形成一種類似碎浪花的形狀。
碎浪花雲
實際整個過程就像海邊的碎波一樣,當上層海水的移動速度超過底層海水時,就會形成一種推擠和堆積。
帽狀雲:火山爆發時的衝擊波,造成火山灰和水蒸氣周圍的大氣被挖空,形成一個空洞,火山灰快速上升,把空氣迅速拉抬並冷卻,造成水蒸氣凝結,最終形成了帽狀雲。
帽狀雲
在雷暴天氣當中,由於空氣快速上升,並且不斷同大氣層空氣進行混合,當氣流達到形成雲層所需溫度後,就會形成帽狀雲。因此,在雷暴天氣當中,帽狀雲現象是非常常見的。
夜光雲:是由地球大氣層與太空交接處的冰晶組成。它們發光是因為其高度較高,
夜光雲
夜光雲形成溫度在大約零下230華氏度,這為由下而上吹起或從太空落下的灰塵提供了凝縮凍結的停留地點。由於目前北半球正處於夏季,大氣在升溫上升,但是在大氣外部的邊緣處,由於大氣已經遠遠地延伸到太空,實際它們正在逐步冷卻。
這些雲雖然很漂亮,然而,它們卻是全球變暖而引起的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征兆。目前比較流行的理論和最合理的解釋是,二氧化碳在地表五十英裏之上累積會導致氣溫降低。
滾軸雲:滾軸雲一般在風暴潮形成之前,在大氣底端形成。原因在於風暴潮中的溫暖氣流向上升時,也會推動周圍的冷空氣向上,二者混合後,風暴潮周圍氣流的溫度會下降。當向上熱空氣及向下冷空氣產生對流後,就會在風暴來臨之前形成波浪狀的雲狀結構。當暴風雨逼近時,寒冷的向下氣流形成的雲層會蒸發,這時整個雲層就會擴展開來,最終形成了滾軸雲。
滾軸雲
知識卡片:
雲霞
雲霞是指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麵,並有一定厚度。
雲霞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水汽從蒸發表麵進入低層大氣後,這裏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裏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霞了。
4.詭秘的海市蜃樓
在平靜無風的海麵航行或在海邊了望,往往會看到空中映現出遠方船舶、島嶼或城廓樓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現,在遙遠的沙漠裏有一片湖水,湖畔樹影搖曳,令人向往。可是當大風一起,這些景象突然消逝了。原來這是一種幻景,通稱海市蜃樓,或簡稱蜃景。
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在延直線方向密度不同的氣層中,經過折射形成的虛像,就像投影所呈現的影像。平靜的海麵、大江江麵、湖麵、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方,偶爾會在空中或“地下”出現高大樓台、城廓、樹木等幻景。我國山東蓬萊海麵上常出現這種幻景,古人歸因於蛤蜊之屬的蜃,吐氣而成樓台城廓,因而得名。
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從光的折射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