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巴布亞新幾內亞位於西南太平洋,西鄰印度尼西亞的伊裏安查亞省,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它由北部的新幾內亞和南部的巴布亞兩部分組成,包括新幾內亞島東部和布幹維爾、新不列顛、新愛爾蘭等600多個島嶼。該國國土麵積46萬多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8300千米。海拔1000米以上屬山地氣候,其餘屬熱帶雨林氣候。
巴布亞新幾內亞資源豐富,礦產、石油和經濟作物種植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經濟的支柱產業。林業、漁業資源豐富。主要農產品為椰幹、可可豆、咖啡、天然橡膠和棕櫚油。手工業別具特色,農業主產多種熱帶經濟作物,是南太平洋最大的椰子生產國。沿海漁業較發達,有大量金槍魚、對蝦、龍蝦出口。
國家曆史
早在公元前8000年前,新幾內亞高地已有人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發現新幾內亞島。1844年,英、德相繼瓜分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島嶼。1906年英屬新幾內亞交澳大利亞管理,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軍占領德屬部分。1949年,澳大利亞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並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新幾內亞領地”。1973年12月1日,巴布亞新幾內亞實行內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國名由來
巴布亞新幾內亞全稱“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巴布亞島之名,其由來有兩種說法:一個認為是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從馬六甲駛往馬魯古群島,但海風把船吹到一無名之地,人們便稱這塊陸地為巴布亞,意為“卷發人的土地”;另一種說法認為,早期葡萄牙人到此,問當地居民此為何地,回答是巴布亞,他們便把巴布亞種族名作為當地地名。
新幾內亞島,亦稱伊裏安島,1526年由葡萄牙探險家若熱·德梅內澤所發現。1545年葡萄牙人奧爾蒂斯·德雷特斯到達該島北部,見到當地居民的膚色後,命名新幾內亞。
從此,人們就稱這裏為巴布亞新幾內亞。
莫爾茲比港
莫爾茲比港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巴布亞灣沿岸,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也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第一大城市,背倚歐文·斯坦利山脈,市郊瀕臨海灣,是一座天然的良港。城市中高大的熱帶林木隨處可見,鮮豔的各種花朵全年盛放,景色優美。
除了自然景觀之外,莫爾茲比港還有一些值得一觀的建築物,其中以巴布亞新幾內亞議會大廈為代表,議會大廈飾滿立體繪畫和雕刻的正麵牆壁,就是巴布亞新幾內亞過去與未來的寫照。莫爾茲比港的國家博物館、首都植物園等處,也是該市的重要景點。土著文化是莫爾茲比港又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處,熱烈的歌舞、原始的麵具、古老的儀式,這是莫爾茲比港的最本質的表達。
國旗
巴布亞新幾內亞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4∶3。從左上角至右下角的對角線,將旗麵分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右上方為紅色,內有一隻展翅飛翔的黃色極樂鳥;左下方為黑色,內有五顆白色五角星,其中一星較小。紅色象征剽悍、勇敢;極樂鳥象征國家、民族獨立和自由與幸福;黑色代表國家領土處於“黑人群島”之中;五顆星的排列位置象征南十字星座,表明該國地處南半球。
必備知識
巴布亞新幾內亞人講英語和巴布亞皮欽語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貨幣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基納
旅行指南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旅遊業在該國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地位,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尤其是莫爾茲比港地區,更是該國最繁華的地區。這裏林木相對稀少,但連綿的丘陵草原茫茫,植物茂盛,常年花開不敗,爭奇鬥豔,香飄萬家,景色非常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