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半拍,慢半步(1 / 1)

快半拍,慢半步

八年的駕照,八個月的駕齡

駕照拿了八年,而真正意義上的駕齡卻隻有八個月——這就是我這個“老司機”的最新履曆。

2003年秋,那時我還在武漢客居。在當時考駕照熱還沒有像現在這麼持續升溫的時候,我卻做起了買車夢,加入了學車的隊伍。記得當時剛剛開始考電子樁,我們那一群學車的人,在教練一遍遍的叮囑和“恐嚇”之下,對電子樁充滿著無限的敬畏,個個都學得極其認真。最後的結果是同一批的10多個學員全部考核合格,而我也有幸成為所有科目一次通過的其中一員,順利拿到了C照。據教練說,這一批學員的通過率,竟然還比以前考竹竿樁的學員通過率還高。看來,考駕照的通過率不是與考試難度有關,關鍵還是學習態度和認真程度。

本來當時我就準備買車,開始自己的夢想之旅的。但稍後我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出了一點小意外,於是買車夢就暫時擱置下來了。後來我的買車熱情也慢慢降溫了,於是這一擱置就是八年!

當每逢節假日出行都深感不便的時候,當滿大街的私家車爭妍鬥奇的時候,我的購車欲望再次被激活。今年2月,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車:雪佛蘭新賽歐,1.2升手動版。這款省油的低排量家庭型三廂小汽車,環保、經濟,正好符合我的行車理念和生活理念。

從此,我這個擁有八年駕照的“老司機”,真正意義上成為了有車一族。

快半拍提前反應,慢半步平緩行車

每一輛車,都是有其獨特個性的。

這個性,應該不是因為車本身的品牌、性能和設計,而是基於駕駛者自身的個性。所謂車如其人,意義即在於此。

推己及人,像我這樣的“老駕照”、新司機,應該不在少數。至於這一兩年新拿駕照的,那就更多了。老司機也好,新手也罷,駕駛技術和心理素質千差萬別,千萬別太迷信駕照那東西,也別太自信自己的技術。所以行在路上,無論是駕駛者還是路人,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我是一個不太受環境所影響和左右的人,也不太喜歡去和別人對比而心生優越或自憐之意。大多數時候,我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著自己平凡的快樂。這種性格,也充分地影響著我的行車方式和駕駛態度。當我駕車行駛在路上,無論是繁華街市還是通暢大道,我都悠然而行,不急不躁、不搶不追。遇到緊急或者意外情況,我盡量快半拍提前反應;遇到多車搶道、綠燈放行,我盡量慢半步平緩行車。這不僅是為了享受自己悠然而行、放眼自然的駕駛樂趣,也是為了盡力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很多駕駛者都有攀比的慣性思維,甚至成為下意識的舉動。當旁邊一輛又一輛車快速越過自己絕塵而去的時候,駕駛者常常不自覺地踏重了油門、加快了速度,欲和前車一比高低。還有的朋友潛意識裏有怕遭鄙視或“炫車技”的想法,於是自信心多被異常放大,車舞龍蛇、疾速行駛就成為他們的常態。殊不知,我們很多時候能控製自己,卻控製不了滾滾車流和紛紛行人,還有自己那可能藏有隱患的愛車。

快半拍、慢半步,或許就是一種最安全、最智慧的選擇。

快是一種行為方式,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如同那滾滾車輪,越來越快、越來越浮躁,快得讓我們常常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真正意義。而另一方麵,我們的感覺器官卻慢慢變得愈發遲鈍,缺少了對事物和情感的敏銳感知和提前判斷,缺少了對身邊的事、物、人的激情。

而我,倒願意在這個一日千裏的時代裏,做一個錦衣慢行的、始終行駛在自己軌道上的旅者。

我喜歡在工作上快速反應、立即行動,如同我駕車遇到情況時習慣性地提前反應、立即減速帶刹一樣。而在生活中,我更願意踱著方步,慢下來、再慢下來,看看周圍的世界,多多感受生命中那些讓我感懷的人和事,停下來留多一點時間讀書、陪家人,以及在每一個生活的路口去駐足、思索。

我常常想:快,是一種行為方式,快得要有速度也要有效率;慢,是一種生活態度,慢得要有價值也要有韻味。

快慢得宜,不僅是駕車之道。工作之道、生活之悟,大概也藏於其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