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加強警營文化建設(1 / 2)

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加強警營文化建設

楊錦

時下有一種說法:要滅亡一個民族,必先滅亡其文化。那麼反過來,隻要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滅,它就永遠都有希望。從這個角度說,文化是一個民族複興繁榮和發展之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等思想內涵,對於今天培育和提高個人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21世紀的警營隊伍,更應與時俱進地走在時代的前列。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能麵向未來,而且還要從傳統的文化中汲取力量。

公安機關代表著國家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執法權和刑事司法權。警察是一種特殊職業,也是一種公眾形象,所以警察的價值既體現在需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同時也要滿足公眾形象的需要。公安工作日趨繁重,執法環境嚴峻複雜,就更要以強烈的責任心、榮譽感和忠誠的警魂構築民警心中的精神家園。向素質要警力,向文化要警力,提升公安隊伍的軟實力。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2010年9月28日在接見“公安文化基層行”文藝小分隊時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隊伍的魂。一支隊伍凝聚力的大小,戰鬥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支隊伍是否具有堅強有力的文化。在公安事業發展壯大的每個曆史時期,都能清晰地看到公安文化打下的深深印記。”因此,牢固樹立“文化育警”理念,“鑄造民警的精神家園”,建設具有公安特色的警營文化,滿足廣大民警日益增長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需求,提升民警的文化素養,進一步鑄造警察執法為民的理念,提升隊伍的凝聚力,培育薪火相傳的忠誠警魂,增強警察的親和力和公信力勢在必行。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各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公安文化建設,在這方麵做了大量有益和具有建設性的工作。特別是各級公安宣傳部門和公安文聯組織,發現和團結了一批公安隊伍中優秀的文藝人才,充分調動和發揮了他們的積極作用。2009年10月,全國公安作家協會詩詞分會在山東省棗莊市成立,隨即由全國公安文聯組織出版了這一套詩詞叢書,都是這種思路和做法所結出的豐碩成果。

在200萬公安隊伍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厚的基礎和沉澱,警察詩詞正在逐漸形成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詩詞流派,並引起了詩詞界的關注。熊東遨在評謝長虹作品中談道:“《臨江仙·公安窗口》舊瓶新酒,別見風懷。何謂時代精神,讀此可以領略。”“《清平樂·夜巡答友》‘眉上新添雪線’,妙語傳神。‘為君守候安寧’,職業道德所在。”張福有評塗運橋《平安夜赴京參加公安部春晚有感》,認為:“‘筆尖亦可築長城’,結在公安戰線的文化建設上,立意高遠,出語新奇。”“楚成的《鷓鴣天·戰友複員從警有感》、《漁家傲·警營有贈》、《臨江仙·校園解救人質有感》、《臨江仙·秋夜值勤》以生動的筆觸,詮釋了人民警察的豪邁和歡欣。讀著《鷓鴣天·元宵夜值勤》直可催人淚下,不能不念及公安民警的親人、家屬。”張同吾評楊明山的“《觀〈景開岩〉後記》以誠摯的情思謳歌公安戰線同誌的高貴品格和無私奉獻精神”。“《挽海地遇難英雄》表現出千萬優秀警察所共有的思想境界”。這些評論體現出了詩詞界對警察詩詞的高度關注,也對警察詩詞創作的導向作用進行了肯定;同時勾勒出了以警察職業為主體的詩詞創作所體現的獨特風格。我們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警察詩詞定會成為具有反映時代特征和新的影響力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