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拾韻》題跋(1 / 1)

《林間拾韻》題跋

天涯孤舟

近日收到石不能言兄《林間拾韻》數輯,將付梓,囑我作跋。因感其人其詩頗能與眾不同,今不揣淺陋,聊附數言以賀。

與石不能言兄識於5460古典詩詞論壇,《林間拾韻》中的作品大多在論壇拜讀過。當時一見,眼前即為之一亮。若要誇讚他詩詞佳處,倒易成客套語。然其作雖精蕪並存,終別有風色,雜於諸人作中而一望能識,正有不可求之妙。

《林間拾韻》純以作者生活工作點滴為背景,因其森林警察之特殊職業,能經年累月在山林中與自然相親,而又背負一種責任,絕非一般遊山玩水者可比。其眼中的山林是一個蓬勃的生命而不唯一種單純的景觀。且這個生命有著巨大的包容,不但包含山林中的花鳥樹木,還包含作者自己。護林人獨有的生活在此被詩的語言真實的展現出來。然而《林間拾韻》所涉猶不止此,除林間以外,還有鄉間,還有市井,還有家庭……你能讀到的,是一個人完整的生活畫卷。詩既是人,人即是詩。這種詩詞與人完全自然的結合是與創作水平無關的,而它卻更接近詩的本質。

當一個人沉浸於詩詞所表達的生活中時,他的創作會非常純粹。至完全拋開文字上的扭捏造作與名利困擾,使詩詞呈現出一種本色之美。然而本色未必皆美,它有時候亦與平淡無奇等同。本色要呈現出“美”尚需具備發現的眼光,須在平凡中道出人所不能言。這些,正是石不能言兄所作別有風色之處。而“石不能言”之名,恰透露出某種微妙的意蘊。

若詩詞僅是記錄生活,它終究不過流水賬一本。若它能體現“美”,也不過記敘優美的流水賬罷了。而詩之所以為詩,全因個中傾注之情感。詩有情而活,其意蘊便能奔流不息。此亦石不能言之詩詞所以動人處。

《林間拾韻》五卷,詩詞數百,讀之可隔空視人。我雖與石不能言兄至今尚未謀麵,其人其貌,卻已在目下矣。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天涯孤舟,蜀人,5460古典詩詞論壇版主,百花潭詩詞網站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