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因歌曲而成朋友(1 / 1)

佚名

從印度來美國讀書的第一年,感恩節對我來說隻是一個日曆本上的紅色標記、一個我並不關心的日子。

我盤算著利用感恩節假期來完成拖了很久的論文。此時的校園像是個偏僻的鬼城。走在路上,冰冷的寒風穿透了我在故鄉馬德拉斯買的大衣,那裏的氣溫從來就沒有降到20攝氏度以下。宿舍裏還有一個女生——來自委內瑞拉的卡拉,我們在選修課上認識。她建議我第二天與她一起去吃感恩節晚餐。她向我保證,她的房東一定會歡迎多一個人參加。我接受了邀請,這種不受個人情感影響的陌生人聚會似乎比獨自度過一個晚上更可取。

做東的是一對35歲左右的夫婦——本是一位建築師,他的妻子安娜是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我們一邊吃著幹酪,一邊閑聊著。本不時地去查看烤箱。終於他宣布晚飯做好了。餐桌上擺放著美麗的蠟燭、銀器和布餐巾,與我通常吃的牛奶比薩餅晚飯相比這可是一頓豐盛的晚餐。當我坐下時,一位老婦人走了進來。安娜介紹說這是她的母親,剛從俄羅斯來。

這時本非常激動地托著一隻大火雞從廚房走出來,將它放在桌子最前麵。我聽說火雞是感恩節最傳統的大餐,但我原先想象著是一碗充滿肉汁的火雞肉塊——美國版本的咖喱雞。本開始切開火雞,將我的盤子遞過來時,我低聲說,“我不吃雞肉,謝謝你。”

卡拉理解地看著我,說,“哦,她是素食者。”

餐桌周圍一下子陷入了可怕的寂靜。然後每個人都道歉:主人因為沒有想到來自印度的人是素食者而道歉。卡拉因為忘記事先提醒他們而道歉。我也因為攪亂了晚餐氣氛而道歉。很難找出餐桌上最尷尬的人,但我成為了這樣的人。當我把甜西紅柿舀入盤子時,安娜的母親問我為什麼不吃火雞。安娜解釋說印度人通常是素食者。她點了點頭,看著我,然後開始唱道:“到處流浪,到處流浪。命運喚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

聽到這首歌,我無比驚訝。這首《流浪者之歌》是20世紀50年代印度電影《流浪者》中的插曲。在家鄉,母親在準備晚飯時經常哼唱,我在洗頭的時候也會哼上幾句。每次當歌聲響起,我5歲的小侄女就會翩翩起舞。安娜的母親說印度電影當年在俄羅斯非常受歡迎。她曾經與安娜的父親一起看過4次《流浪者》。當電影中勇敢的主人公拉茲的扮演者訪問莫斯科時,她為了見他一麵,在機場等了4個小時。她並不會說印度語,但卻會唱這首歌。

“流浪者就是我,”我也跟著唱道。“我雖然在地上,我卻是天空中的星星。”這是一首很浪漫的二重奏。安娜的母親唱男聲,我用自己最好的假嗓子唱女聲。晚餐快結束時,本抱來吉他,唱起《加州旅館》。這是大家都很喜歡的美國流行歌曲。除了安娜的母親,我們都知道歌詞,在吃南瓜餡餅的時候一起唱了起來。聚會結束後,我和卡拉步行返回宿舍,飄落的雪花是那樣美麗。我們倆又哼唱起《流浪者之歌》。

在異鄉我收獲了最親密的朋友,同他們一起度過許多溫暖的感恩節。然而我的第一個感恩節或許在精神上最接近節日的最初含義。作為這塊土地上的陌生人,在歡笑聲、音樂聲和享用美食的同時,我們成為朋友。一切都因為一首印度電影歌曲,而一位俄羅斯母親使它得到升華。

心靈寄語

在異鄉收獲友情,是人生一大樂事。友情沒有國界,心靈沒有國界,愛沒有國界。讓世界充滿愛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