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上滬租界(1 / 3)

德國三萬遠征軍的到來,讓整個華夏各方勢力都震了三震,當然,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也有人靜等著看熱鬧。

不過,嶽維華絕對想不到,曆史從李鴻章從東瀛大使館走出來的那一刻開始,再一次生了一個的轉折,當然,這個轉折,對於嶽維華來,無疑是意外之喜。

當初,為了能夠盡力挑撥沙俄和鬼子之間的矛盾,嶽維華為此不惜付出了勃朗寧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的圖紙,以及部分樣槍,但是其效果,雖然也算有點,但是與李鴻章現在放的這招相比,那簡直是巫見大巫了。

不難想象,鬼子強行從沙俄入海口進入黑水河,替清軍運兵,那會讓沙俄的神經瞬間緊繃起來,但是,正如李鴻章所言,如今沙俄雖然動作頻頻,各路大軍不斷調動,目標都直指東三省,但是,至少目前沙俄在東三省的兵力,那是空前的空虛,而鬼子可就在日本海對岸,所以,沙俄此刻隻能夠暫忍。

而一旦鬼子駐高麗的大軍,從吉林和高麗邊界地帶進入了吉林境內後,那時候,想必沙俄大軍也差不多要到位了,到時候,恐怕才會真正引起兩國的矛盾直線升級,直至引兩國在華夏的地盤上生血拚。

若是嶽維華知道李中堂給自己送了這麼一份大禮,嶽維華不定一激動直接飛到燕京中堂大人府上去感謝一番,而此刻的嶽維華,正漫步在上滬的大街巷,感受著屬於這個年代獨有的氣息——國中之國——租借。

到租借又是一步血淚辛酸史,滿滿的全是淚啊。

租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特有的產物。

上滬租界,其曆史要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184年,鴉片戰爭失敗,《南京條約》的簽訂,其中開放上滬港並無條件割讓香港島為英帝國準殖民地,允許英國人在上滬和香港口岸居住、貿易,由英國政府在上滬和香港派駐領事和管理人員。

184年11月8日,英國任駐上滬領事巴富爾來滬,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滬開埠建立上滬英租界。1845年11月9日,巴富爾和上滬道台宮慕久簽訂《上滬土地章程》,在上滬縣城北部開辟出一塊八百三十多畝的土地,這就是最早期的英租界。

1848年,美國聖公會主教文惠廉在蘇州河北岸租地造屋,並於上滬道台吳健彰交涉後,虹口地區被化作了美商居留地,從此美租界形成。

1849年,法國商人雷米在英租界外租到了兩畝多地,而後在法國領事敏體尼的多番運作下,在得到上滬道台麟貴的同意後,租界範圍南至護城河,北至洋涇浜,西至關帝廟助諸家橋,東至潮州會館,總麵積近千畝。

從1845年11月開始設立租界,直至194年8月汪精衛政權收回租界,曆時近百年,期間租界幾經擴張,也都伴隨著血與淚,租界也由初時的數百畝,擴張到數十平方公裏,上滬租界也畸形的展了世界性的級城市,屹立在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十裏洋場的故事,各種曆史事件,即便在後世依然在不斷改編,不斷在被人傳唱。

應該,上滬租界是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麵積最大,管理結構最龐大,展的也極為充分,租界的成立對上滬和華夏的曆史,均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如今,嶽維華“有幸”親身來打這十裏洋場,自然也想好好感受一下這裏的繁榮,然後,嶽維華很快就失望了,心情也有開始的新奇和品味,慢慢變得索然無味,再然後便是憤怒,在憤怒,然後是一陣陣恥辱感襲來,這讓嶽維華的心情變得非常糟糕。

十裏洋場,雖然繁華,但是它的繁華是畸形的,是建立在剝削他人的基礎上而形成,而被剝削者毫無疑問就是廣大的華人同胞。

盡管這裏是租界,是洋人的地盤,是國中之國也毫不為過,然而,租界的人口,洋人不足百分之一,九成九都是華人。

在這個時代,鬼子在租界內也地位不高,所以,洋人裏麵,又分為東洋人和西洋人,西洋人,主要就是指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