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篇我將向大家介紹一下最重要的國際禮儀原則之一:女士優先。
目前,在歐美各國,要看一個男士是不是有教養、有沒有所謂的“紳士風度”,關鍵是要看他是否懂得尊重婦女。尊重婦女的這一思想,目前在國外主要通過“女士優先”的原則來體現。
所謂“女士優先”,並非如同它在字麵上的意思——僅僅是要求讓女士先行一步,而是對成年男士在其社交場合所必須恪守的一整套原則的通稱。
其基本含義,是要求成年男士在社交場合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主動地在行動上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幫助婦女、保護婦女,為女士們提供種種方便,並且為之排憂解難。
不僅對待年輕漂亮的姑娘應當如此,對待年老體衰的老嫗也應當如此;不僅對待自己熟悉的女士應當如此,對待陌生的女士也應當如此;不僅對待本國的女士應當如此,對待外國的女士也應當如此。
雖說當代西方國家裏的“女權主義運動”幾度高漲,女權主義者要求所謂真正的“男女平等”,呼籲女士們拒不接受任何以“女士優先”為出發點的特殊“待遇”,而且西方人在上班時也不大講究“女士優先”,然而“女士優先”作為一種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迄今為止仍為絕大多數西方男士所遵守和信奉。因此,不論男士或是女士,在前往西方國家時,特別是在要同異性打交道時,對此還是應當略知一二,並知道自己應采取的態度。隻有這樣,才不會顯得少見多怪,更不會因誤解“犯規”而貽笑大方。
例如,在國內,我們一向提倡尊老愛幼,要是在公共汽車上碰到了老人和兒童,青年男女會有禮貌地起身讓座。而在西方國家裏,孩子隻要會站了,一般在公共汽車上其父母是不會讓他坐著的,除非是他生病了。
而在一切公共場合,隻要有一位女士尚未入座,在場的男士不論與之相識與否,都應當立刻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她。在我國,一位年輕的女士主動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一位老先生,人們是司空見慣的。但她要是在西方這麼做,受“優待”的老先生不僅不會感激她,還會感到很沒有麵子。因為按照西方人的理解,那位老先生不論多大年紀都是應當主動讓座給女士的。
由此可見,我們中國人一旦前往國外,在是否接受“女士優先”原則的問題上,還是應當自覺地入鄉隨俗。
下麵,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女士優先”的原則是怎樣具體操作的。
在社交聚會中,男賓見到男女主人時,應首先問候女主人,然後再問候男主人。男賓進入室內,應主動向先到的女士問好,女士如果已經落座則不必起立。女賓進入室內時,在一般情況下先到的男士均應起立迎接,絕不允許男士坐著同站著的女士交談。
主人在介紹不相識的客人彼此認識時,通常應先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以示女士地位“後來居上”。人們見麵後握手寒暄時,隻有當女士率先伸出手來表示願同男士握手後,男士方可伸手與之相握。要是男士先伸出手去,則是無禮的表現,女士有權視而不見,不與其呼應。
男士與女士握手時,應摘下帽子,脫去手套,以表示鄭重其事;女士則完全不必如此。
男士與女士交談,遣辭造句應當高雅文明,不可以在女士麵前說髒話、粗話、黑話,或是開低級下流的玩笑,以免使女士感到尷尬難堪。即使女士因言行不慎而使人感到好笑,也絕不可以當麵指正,或有所表示。
在西方各國曾廣為流傳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位小姐在參加宴會時,由於“失控”而發出了不雅的“聲響”,盡管當時在場者都裝著什麼也沒有聽到,依然有一位男士毅然決然地“見義勇為”,挺身而出,連連向人說“對不起,對不起”,以承擔責任。這位先生的“壯舉”不但為眾人所稱道,而且還因此贏得了那位小姐的芳心。再後來便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雙方皆大歡喜。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充分地體現了西方人所崇尚“女士優先”原則的精神。
發表正式的講話,或是需要稱呼較多的在場者時,千萬不要忘了“女士優先”。
例如,應當說:“女士們,先生們!”或是“瑪麗小姐、威廉先生”,而不能把這一順序顛倒過來。
當你與女士聊天時,絕對不宜涉及雙方的個人隱私,尤其不能一再打探甚至追問女士“芳齡多少”、“是否結婚”、“有沒有男朋友”。前一個問題,是西方女士秘而不宣的個人核心機密;後兩個問題,問得不好則會被誤以為有“性騷擾”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