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這一篇裏,我將介紹你在法國時所需要注意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的基本之點。
法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法蘭西民族占了83%。他們在曆史上擔任過歐洲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傳播者的角色,同時也形成了基本上一致的法蘭西民族特色。
法國人早就以愛好交際,和在社交中開創了無數先河而著稱於世。所以,如果你能在法國輕鬆自如地交際和生活,那你的禮儀修養則必然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在法國,人們的稱呼也是名前姓後的。法國人的姓特別多。在一般情況下,女子出嫁後,多隨夫姓。不過,如果其本身是著名演員、作家等名人,那種女士則必須維持其本姓以顯示自己的獨立性。
對法國人,在稱呼和書寫時,往往隻用其本名(叫名)或其姓。平時多稱“先生”、“夫人”、“小姐”。有職務、學銜、學位者,則注意在其名後加上這些,以示尊重對方。與人初見時,你最好隻稱其姓。隻有當你們是熟人時,才可以互稱名字。
平時,法國人頗為講究“女士優先”的規則,這具體體現在其稱呼上。對於女士,你可一律稱之為“夫人”和“女士”;對於老年婦女,你絕不能直呼其為“老太太”。當然,你稱女士為“小姐”,總是會討人歡心的。那說明她還頗為年輕、有魅力,這是法國女子最看重的了。
無論走路、入室、開門、入座,你都需要讓婦女先行。幫女士提行李,往往是男士責無旁貸的。
你如果去法國人家做客,問好、告別時都要先“偏向著”女主人。在這一點上,與阿拉伯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在法國這麼做,男主人隻會高興,而不可能“吃醋”。
進餐時,通常由男子定座、招呼侍者。上菜、敬酒,也都是女先、男後。買單時,男士們則必須要主動前去。
當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已不是很在乎這一點了。某些“女權主義者”甚至以此作為女性地位太低的一個明證,來對此加以批判。所以,在法國盡管你要注意“女士優先”,但如果明知對方是“女權主義者”,那就不必對她太客氣。
法國人非常重視交際,由此也頗為講究禮節。與法國人交往,他們那種瀟灑的風度和彬彬有禮的舉動,一定會讓你感到賞心悅目。
在日常生活中,“請”、“謝謝”、“您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已成了法國人的口頭語。見麵時,法國人愛與別人親麵頰或貼麵頰。通常是長輩親晚輩的額頭,而愛人、情侶就是熱烈的親吻了。
在法國,各行業的服務員都比較注意笑臉相迎、平等而周到地提供服務,你在那裏可以充分體會到做“上帝”的感覺。那些略帶職業性但的確讓人感到親切的話語,總會在你的耳邊流淌。
在法國,人們上樓、進門、進餐、落座,總是人未行動,“請”字首先出口。在公共場合,人們非常遵守秩序。上汽車、坐地鐵、乘飛機,大家都會安靜地排隊,很少有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在其他方麵,你可以參照西方各國所通行的禮節,如進屋脫帽、服裝整潔、坐立端正等。介紹兩人相識時,也是女士為尊、長者為尊、高職位者為尊。有時,對方忽然忘了你的名字,你應趕緊自我補充,切不可說:“怎麼,你不記得我了嗎?”那將讓別人很沒有麵子。
人們對巴黎冠以“花都”的美名,不僅是因為其繁花似錦,而且法國人也的確非常愛花。在法國,無論生日、宴會、婚禮,還是去探視病人、做客,你都可以以花為禮,盡表寸心。
當然,你應當對各種鮮花的含義和象征有比較充分的了解。花,隻有送得恰當,才會令對方喜歡;否則送了還不如不送。一般而言,在那裏,玫瑰、鬱金香表示愛情;百合象征安全和信賴;丁香表示純潔和愛戀;金魚草表自信;石竹表幻想;牡丹表害羞;等等。對此要眼明心細,切勿混淆。
茶花則隨其色彩不同,而含義各異:白茶花表示“您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是讚揚女士的“國色天香”;玫瑰色茶花則表示得到愛情的狂喜之情。當然,其國花——鳶尾花,是適合絕大多數場合的。但你最好不要送菊花給法國人,因為在該國它僅僅適用於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對於女士而言,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慎送玫瑰花,尤其是慎送雙數,因為那是表示愛的信息。搞得不好,對方會以為你這人太不正經。
與法國人初次見麵時,你通常不需準備什麼見麵禮,等到你們第二次見麵時再送也不遲。此外,你還應當注意其禁忌,在法國,孔雀和核桃都是人們平時所忌諱的東西,所以此類圖案也就避免送之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