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步島戰鬥,我以6/7個營的兵力,連續惡戰50多個小時,抗擊了有海空支援的近7個團30餘次進攻,斃傷俘敵3000人,敵200團、224團、661團三個團長均被我擊傷,還帶回俘虜數百名。我軍陣亡千餘人(傷亡估計也有3000餘),但沒有丟棄一個傷員。唯一一個在戰鬥中失去聯係的戰士傅祥明,在發現部隊已經撤退後,寧死也不願當俘虜,抱了一根竹竿跳進大海,飄到一個礁石上,靠吃小蟹和小蔥度過10個晝夜,最後被救歸隊。曆史的評價
登步島戰鬥後,各方對這次戰鬥,有不同的評價。
台囧灣國囧民黨當局把它當作“輝煌勝利”大肆宣傳,說北有登步、南有金門,阻止了我解囧放台灣的計劃。筆者於登步島解放後,曾在島上看到國囧民黨立的“陣亡將士紀念碑”,碑上除了胡吹一通“勝利”,說什麼“擊斃匪61師師長滕海清,活捉副師長胡煒”等等(滕當時已是21軍軍長)。同時也承認“是役,我將士陣亡3000餘人”;戰鬥的激烈“驚天地、泣鬼神”。當時在國囧民黨東南行政長官公署擔任高級職務、後任國囧民黨評議會主席的袁守謙,也認為6l師“是我軍戰鬥力最強、最剽悍的一個師”。
在我們內部,對登步島戰鬥,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登步島戰鬥是舟山戰役中的一次重大失利。有人認為:登步島戰鬥,在登陸、殲敵方麵,以少勝多,應予肯定,但未實現作戰的企圖,就整個戰鬥而言是失敗。也有人事後把責任推到一線指揮員的身上,說該師“沒有集中兵力”,“師領導驕傲輕敵”,“組織指揮不細”等等。《第三野戰軍戰史》在敘述金門戰鬥時,小標題用的是“金門戰鬥”,而敘述登步島戰鬥時,小標題卻用了“進攻登步島受挫”,其傾向是很明顯的。戰爭史上的奇跡
前進和撤退,是戰爭中互相依存並可相互轉化的一對矛盾。一個戰術行動的成功與失敗,絕不能孤立地看是進還是退。進不一定就是勝利;退不一定就是失敗。如解放戰爭中胡宗南對陝北的重點進攻和我軍的主動撤出延安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這個觀點看,登步島的主動撤退是一著勝棋。
世界上有過許多登陸和撤離的戰鬥,有過不少背水一戰奪取登陸作戰勝利的戰例:我國古代的淝水之戰、解放戰爭中的渡江戰役,二戰中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等。在戰史上,也有在戰局不利而從水上撤離,但這似乎更為困難,1940年在歐洲大陸的英軍在德軍的重壓麵臨被殲的處境下,有組織地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倫三島,被譽為奇跡。可以上例子,都發生在陸地上。而對戰史的研究表明,對海島登陸作戰要麼成功,要麼失敗而全軍覆沒;在很小的海島上登了陸,戰而不利,又能無一傷亡地成功撤出的例子,隻有發生在舟山戰役中的登步島戰鬥中。創造這人間奇跡的,隻有在中國共囧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囧放軍。登步島戰鬥,創造了這人間奇跡,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孤例,這應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登步島的戰例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毛囧澤東軍事思想的體現,應該成為軍事科學的一筆財富。
登步島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