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島失利事件
朝鮮戰事未定,福建沿海局勢緊張,毛主席親作部署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取得第三次戰役的重大勝利,美軍敗退漢城以南。惱羞成怒的杜魯門推翻了半年前發表的“援蔣聲明”中所謂的“本人已請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對中國大陸的一切海空活動”的條陳,密令侵朝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給台灣帶去飛機、大炮,與蔣介石密謀大規模進犯廈門、汕頭等沿海地區,向還相當“危弱的大顯身手。被“反攻複國”夢折磨得幾近發瘋的蔣介石老淚縱橫,精神狀態之佳,為近兩年所罕見,於是與美方一拍即合。2月,由蔣夫人宋美齡、“飛虎將軍”陳納德、美國中央情報局頭子艾倫·杜勒斯共同倡議,在美國匹茲堡市正式成立了“西方企業公司”,招募情報老手,借調美國武裝部隊軍官等70餘人,於3月抵達台北。在“西方企業公司”的幕後支持下,“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和大陳島指揮官胡宗南的上萬“反共救國軍”,不時突襲解放軍控製的沿海島嶼。海峽形勢日趨緊張起來。
1951年3月中旬,陳毅率工作組赴閩視察,檢查戰備和海防工作。5月,福建省海防工作委員會成立,葉飛兼主任。福建省委、省政府、省軍區經常召開會議,研究和部署海防工作。但是,由於缺乏海防鬥爭經驗和個別領導人麻痹輕敵,還是發生了南日島失利事件。1949年底金門戰役之後,解放軍受限於海空軍力量不足,在東南沿海島嶼的戰事中,大體上處於守勢。尤其是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央軍委暫停攻台計劃,將主力部隊調往朝鮮,國民黨得以借機加緊在沿海島嶼進行遊擊戰,通常是集中一部優勢兵力,突然登陸目標島嶼,以大吃小,並在解放軍增援部隊趕到之前迅速撤離。其中,1952年10月國民黨軍隊對南日島的突襲影響最大。
南日島位於浙江海域,解放軍隻有一個加強連的兵力駐守。10月11日,國民黨先頭部隊先由南日島北部登陸,隨即轉往主峰洪雁山,到了15日淩晨,國民黨軍又有6000人登陸。解放軍雖然力阻,但因雙方火力相距懸殊,解放軍大多犧牲,雖然當晚解放軍的增援部隊亦由海上登陸,但因不明敵情,派出的援兵僅1000多人,很快無法支撐。15日晚間,國民黨軍悉數撤離。此役解放軍共損失1300餘人,其中數百人被俘往台灣。
這是福建部隊自金門失利後的第二次失利,是二十八軍自解放戰爭以來又一次大的損失。葉飛聞知,悲痛異常。
1952年10月8日,國民黨“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派特務化裝成漁民,潛入莆田外的南日島探得知島內兵力空虛,隻有解放軍1個加強連的兵力,胡璉認為這是偷襲的好機會。10月11日晨7時,胡璉指揮其麾下汪光堯第75師6000餘眾,分乘3艘登陸艦和10條登陸艇,在8架飛機的掩護下,突然向南日島發起襲擊。國民黨軍分兩路進攻,第一路由南海總隊組成,約1500多人,裝備了全新的美式武器,配有2艘兵艦、1艘炮艇和2艘登陸艇,由王盛傅、黃炳炎為總指揮,在原國民黨莆田縣長陳文照的帶領下,擬在南日島的東半島登陸。另一路由國民黨陸軍第75師的2個團,配有3艘兵艦、2艘炮艇和2艘登陸艇,由師長王光堯率領,擬在南日島的西半島登陸。而當時南日島的守島部隊僅有2個連隊和2個加強排(1個偵察排和1個炮排),共400人,分布在東西兩半島。東半島有4個排,駐紮在西沙鄉。西半島有4個排,其中1個班駐紮在南日島的最高點——尖山,其他的全部駐紮在石盤鄉。當時莆田縣駐南日島的工作組和區幹部有20多人,民兵骨幹200多人。從總體上看,島上的軍事力量還比較薄弱,隻能憑著良好的陣地和有利的地形,阻擊小股敵軍。
10月11日6時許,國民黨陸軍第75師2個團和南海總隊分別到達登陸地點。南海總隊從南日島東麵的港南鄉登陸後,立即組織火力擊退守島的前沿部隊,占領了九龍山和西戶山製高點,並同守島的解放軍在西沙鄉與港南鄉交界處發生激烈戰鬥。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解放軍指戰員臨危不懼,英勇奮戰,同南海總隊進行殊死的決戰。南海總隊則以優勢的兵力,先用陣炮摧毀守備部隊的前沿陣地,然後集中火力猛攻。守備部隊據險堅守陣地,擊退南海總隊的多次衝鋒,戰鬥持續了9個多小時,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放棄陣地,向浮業鄉東蔡尾一帶撤退。然後,在山上重新組織火力,阻止南海總隊的進攻。
與此同時,國民黨陸軍第75師的2個團從南日島的西麵登陸。為了防止人多擁擠,胡璉采用分散多路突擊的辦法進攻,224團從岩下登陸,225團從土地坪登陸,然後一路進攻駐石盤鄉的守島部隊,另一路進攻區公所。224團一登陸,就同守島部隊展開陣地戰,由於在西半島有一個機炮排,加強了守島部隊的火力。守島戰士堅守陣地,奮起反擊,用炮火擊退了224團的多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