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在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土地上,遍布遊覽勝地。假如有機會遊覽大西北豪放的草原,西南神秘的山水,江南柔美的湖光山色,大海大洋的壯麗;體味異鄉的風情、人情、物情,了解各地的經濟、文化、曆史,自由自在,把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盡享其中的美與樂,那該是多麼幸福!
出外旅遊,須了解一些旅遊基本知識,下麵根據少年兒童的具體情況,來介紹這方麵的常識。
穿戴: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出門在外,不像在家裏那樣可根據天氣的冷暖變化及時添減衣服,所以,應該根據出門天數,所到之處的氣候情況決定隨身攜帶的衣物,出門天數多,氣候變化大,應多帶一些,天數少,氣候變化不大,則可少帶。此外,由於出門在外,活動量大,且衣物的換洗晾曬不方便,應考慮選擇耐磨、易洗、易幹的衣服。鞋子則應選旅遊鞋、運動鞋等底軟、輕便、吸汗、走路不打滑、穿在腳上舒服的鞋子。
夏季還應戴一頂遮陽帽,冬季可戴保暖的帽子、圍巾、手套等,此外,別忘了帶一把折疊傘。
季節和去向:一般來說,春秋季節氣候溫和,是旅遊的佳期,但是小學生一般隻有寒假、暑假兩個假期才有空閑時間,此時緊張的期終考試已過,學習任務也不似平時繁重,可跟隨家長或老師出門走動走動。雖季節不如春秋兩季氣候宜人,但卻心情放鬆舒暢,隻要地點選擇合適,仍可獲得滿意的效果。寒假期間天氣寒冷,所以旅遊宜選擇氣候較溫暖的地方,如南方一帶沿海地區或西南山水等;當然,北國的冬天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別有一番情趣,如有充分的保暖措施,亦可到那裏旅遊。暑假天氣炎熱,選擇海濱城市或北國風光作為目標則較合適。
飲食衛生:出門在外,飲食的衛生及進餐時間難以保證,要是自己不注意,則可能會引起腸、胃炎,甚至肝炎等疾病。
首先,飲食應設法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依賴吃零食,不要饑一頓飽一頓。吃的東西要新鮮、幹淨,口渴喝自帶的水或封裝較好的汽水飲料等,不喝生水。
選擇的餐館要清潔衛生,最好自帶一副碗筷;食物要吃點熱的及易消化的,生冷食物盡量少吃,吃冷飲更應有節製。
休息:旅遊時,人體的四肢、身體各部器官的活動量都比平常大,人體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體力,所以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是很重要的,不妨采取以下措施:(1)睡前用熱水泡泡腳,能洗個熱水澡更好;(2)不要吃得太飽,不喝咖啡等興奮飲料;(3)睡前開一會兒窗,使室內換上新鮮空氣;(4)不要看刺激性的電視或書刊,不要用腦過度;(5)最好不要和打鼾聲很響的人睡一屋。
安全: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小學生一般跟隨大人出門。在外時,應緊跟大人,不要自作主張,擅自跑開,在人群擁擠的地方,更應小心謹慎,以免走失;旅遊勝地,山水居多,爬山時,不要攀登過於危險的景點;海濱遊泳時,也應量力而行,不要到水過深、水底情況複雜的地方遊泳玩水;身上不要帶太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