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長篇小說,他的作者是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間的作家曹雪芹,續作者為高鶚。曹雪芹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曹雪芹(?—1763),名茫,字夢阮,號雪芹。其先世本是漢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內務府“包衣”,也就是皇室的“家奴”。這就確定了曹家的特殊的社會地位:一方麵是家奴;另一方麵,因為是皇室的家奴,所以與皇帝的關係還非常密切。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曾經做過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對曹家就特別的信任。1663年,清政府設置“江寧織造”,這是一個負責為皇家提供紡織物的衙門。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始任江寧織造,自此,曹家三代四人連任不斷。由於康熙對曹家的信任,曹家幾代江寧織造,除負責織造工作之外,還有特殊的使命,即作為皇帝的心腹和耳目密切監視著江南的情況,大則官吏、人民的動向,小則物價、氣候和變化,一律直接奏明皇帝。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江寧織造時間最長,最受康熙信任。康熙6次南巡,有4次在江寧織造府駐留,並由曹寅接駕,使得曹家門庭生輝。當時的曹家榮華富貴俱全,盛極江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史、王、薛四府,實際上就是曹家等封建豪門的化身。
曹寅是當時的“名士”,能寫詩、詞、戲曲,又是有名的藏書家,著名的《全唐詩》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這樣的家庭傳統對培養曹雪芹的文學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死後,曹喁、曹俯相繼承襲職位,曹雪芹大概就是曹俯之子。其時清宮廷內部鬥爭異常激烈,雍正五年(1727),曹俯因“行為不端”被株連,獲罪落職,家產被抄。曹家被抄時,曹雪芹剛好13歲。少年時代的經曆,對曹雪芹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曹家被抄後,地位一落千丈。曹雪芹跟著父親遷居到北京。乾隆即位後,曹家的地位略有好轉。但四五年後,一場重大的政治風波,使曹家徹底敗落了。曹雪芹從此由貴族公子淪為窮困的小市民。
曹雪芹經曆了家勢盛衰巨變,備嚐人間冷暖。成年後,他流落到北京西山腳下居住,生活非常貧困。他住在一條“滿徑蓬蒿”的“僻巷”內,一家人常常靠喝粥過日子。有時,他想喝點酒,也沒有錢去買,隻得向酒店賒賬,常常受到當權的豪富貴人的“白眼”相待。曹雪芹身處厄境,卻不事權貴。他心胸坦蕩,喜酒健談。曹雪芹就是在貧困的條件下,靠寫文章、作畫和行醫度日。這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與普通勞動者接觸,擴大了他的創作視野。
一年除夕,一個名叫於叔度的跛足貧民向曹雪芹述苦:“我家斷糧3天,現在又是寒冬臘月,我是借貸無門啊!我的孩子整天拉著我的衣服,跪在我膝下,又凍又餓,哭叫不休。唉,我是求死無路啊!”曹雪芹對於叔度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便和於叔度商量謀生的辦法。於叔度告訴曹雪芹:“我見到有貴公子買隻風箏就拿出數十金來。如果我能做風箏去賣,倒可以養活我一家幾個月了。”多才多藝的曹雪芹就教於叔度紮風箏,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後來,曹雪芹還專門寫了一本《南鷂北鳶考工誌》,專門介紹怎樣繪紮風箏。他在這本書的“序”中說:“我寫書的目的是為殘廢而生活無著的貧民得到一個謀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