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什麼時候,隻要人民願意聽我唱歌,我就要為和平而唱,為生活而唱。”這是美國著名的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說過的一句話。
羅伯遜身高1.90米,膀寬體壯,肌肉像波浪般地起伏,皮膚黝黑光滑,眼睛清晰明亮,使人一看就對他產生良好的印象。他那圓渾而豐潤的男低音富有魅力,聽後令人陶醉,久久不能忘懷。然而,他不隻是一位受人歡迎的歌手,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社會活動家。他畢生積極投身於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壓迫的鬥爭,長期為黑人的自由和人權而奮鬥。他以高尚的品格和甜美的歌聲,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偉大的貢獻。
羅伯遜的父親是出身於種植園奴隸的黑人牧師。這在當時的美國黑人中是非常高貴的職業。羅伯遜6歲時母親去世,從此由他父親擔負起教養責任。父親非常疼愛他,對他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從他人小學起,每天要他報告學習情況。父親懂得拉丁文和代數,羅伯遜一點也騙不了他。
羅伯遜各科成績都很好,盡管這樣,成績稍微差一點,他的父親就批評教育他。直到羅伯遜進了大學,父親仍然這樣嚴格地要求兒子。羅伯遜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時,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是個體育好手:既是足球隊長,又是籃球中鋒,打起壘球來十分靈活,鐵餅的投擲成績驚人。他是這四項運動的13個大學的選手。他還擅長唱歌和演戲,但是讓他發揮這方麵才能的機會不多。他的空閑時間,大多是在體育場上度過的。
羅伯遜足球踢得真棒。他是參加國家足球聯盟的一個足球隊的職業球員。每當周末,他就出現在足球場上。他近100公斤的身軀,在場上很少停止活動,足以阻止對方球員的衝鋒。因此,他的名字吸引著大群的球迷。羅伯遜的拳擊功夫也很到家。有人建議他去當職業拳擊手,並且保證他能發大財,但他拒絕了,因為父親一直教導他不能選擇冒險的職業。
1923年,25歲的羅伯遜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律係畢業。他完全可以去當一名職業運動員,並且取得豐厚的收入。但他沒有這樣做。他決定從事法律工作,以便保護黑人的權益。幾個月後,他到一家法律事務所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羅伯遜對戲劇和音樂發生了聯係。一次,有個四重唱樂隊中的一個歌手生病,羅伯遜代表他出場。雖然他在歌唱方麵沒有受過專門訓練,但彼此合作得非常成功,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之後,他又參加了幾次業餘的戲劇演出,同樣獲得了成功。
1924年5月的一天晚上,羅伯遜在紐約的普羅溫斯唐劇院正式參加演出,在《所有上帝的孩子都有翅膀》一劇中,扮演一個學法律的青年大學生。開場前,觀眾對這位他們非常熟悉的足球運動員議論紛紛:“我看過羅伯遜踢足球,他的球藝是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演戲這玩意兒他行嗎?”
戲開場了。出乎人們意外,羅伯遜演得非常成功。他精彩的表演,打動了觀眾的心。大家瘋狂地為他鼓掌,戲劇評論家也趕緊撰寫文章,說他“在一出偉大的劇本中洋溢出才華”,“除掉非凡的體格以外,羅伯遜還有著精明而豐富的理解力”,”像他那樣的聲音是很少聽到的”。
但是,羅伯遜更擅長的是唱歌。他在這方麵的才華很快被人們發現,以致1925年4月他要在格林威治村戲院舉行獨唱音樂會的消息一傳出,門票立即被搶購一空。
演出那天,格林威治村戲院盛況空前,許多人擁在戲院門口,希望能買到一張站票。羅伯遜唱的第一首歌是《去呀,摩西》。摩西是猶太教、基督教《聖經》故事中猶大人的古代領袖。正是他,帶領在埃及當奴隸的猶太人,遷回到了他們的故鄉。羅伯遜用深沉寬闊的男低音唱道:
“去呀,摩西,
在埃及的土地上,
告訴年老的法老;
讓——我的——人民——自由!”
動聽的歌聲停下來後,聽眾不覺浸在音樂的意境中。幾秒鍾後,才熱烈地鼓起掌來。預定的歌曲唱完後,羅伯遜又應聽眾的熱情要求,一支接一支地唱下去。人們讚歎著,彼此微笑著,連淚珠湧滿眼眶也忘了去擦。
這次音樂會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羅伯遜一躍而成為美國歌壇上的新星。影響廣泛的《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羅伯遜先生是一位天才的歌唱家。他的嗓音柔和動聽,聲域寬厚。但抓住人心的,還是他表達的那種真摯感情。他發自肺腑的呼喚,真正撥動了人們的心弦。歌聲一起,表達了一個種族的悲哀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