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取代沙俄,在中國東北攫取了許多殖民特權。他們不僅向東北派駐關東軍,修築鐵路,還妄想占領整個東北。1929年,帝國主義國家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決定趁中國國民黨政府進行大規模內戰的機會,占領東北,逐步吞並全中國。於是日本軍部精心策劃了“柳條湖事件”,也即“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駐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的一支工兵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沿著南滿鐵路,向沈陽北郊柳條湖村附近的一段鐵道走去。當他們走到離中國駐軍的兵營約800米處,停了下來。這個時候,時鍾指在10點20分。
河本中尉看了看四周,地裏的高粱都已收割完畢,一眼望去不見一個人影。於是他親自把一包騎兵用的小型炸藥安放在一段鐵軌下。“散開,臥倒!”河本中尉輕聲喊道,隨即點著了火,隻聽“轟”的一聲,炸斷了鐵軌單側的一小節,枕木向四處飛散。河本看了看炸斷的部位。約1米左右。河本隨即用隨身攜帶的電話機向大隊本部和奉天特務機關報告,接著很快離開現場。
南滿鐵路是日本為掠奪中國資源,控製中國東北的經濟命脈而建造的。河本為什麼要來炸斷鐵軌呢?為什麼隻炸一小節就離開了呢?原來此次爆炸隻要能成為進攻東北軍的借口即可,所以不但沒有必要把火車炸翻,而且還必須做到,使在鐵路上馳騁的列車免受損害。因此,讓工兵仔細地作了計算,直線單麵鐵軌即使炸斷一小段,高速行駛的列車仍然可以安全通過。
路軌爆炸發生以後,日本侵略者便使用賊喊捉賊的慣技,發布電令誣稱:“暴虐的中國軍隊,破壞我南滿鐵路,襲擊我守備隊,同趕赴現場的我守備隊發生衝突……”
日軍以此為借口,立即用事先從旅順口調來的大口徑榴彈炮猛轟被炸路軌附近中國駐軍的兵營。兵營駐軍急向上級請示,但得到的答複是:“奉最高當局的命令,不許衝突。”在進攻北大營的同時,日軍開始有預謀地分三路進攻沈陽。一夜之間,憲兵總司令部、有線電局、省政府、中國銀行等各種軍政機關相繼被占。至19日晨,日軍在中國軍隊一槍不發的情況下占領了沈陽。接著,蔣介石又命令幾十萬東北軍撤退到山海關內。日軍占領沈陽後,繼續分兵前進,不到半年,占領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九·一八”事變以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中國共產黨及時發表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對日宣戰的宣言、通電,提出“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的主張。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全國迅速掀起了抗日運動的怒潮。
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的侵略氣焰越來越囂張。1932年1月28日,又在上海製造了所謂“日本和尚”被中國義勇軍打傷的事件,在上海發動侵略戰爭。
當時,蔡廷鍇率領19路軍駐紮在上海。他們在上海和全國人民高昂的抗日情緒推動下,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1月28日深夜,日軍用鐵甲車掩護,從閘北向中國守軍進攻。19路軍的將士們沉著應戰。一輛鐵甲車眼看從馬路上衝了過來,隻見一名中國士兵將一束手榴彈向車肚下一扔,“轟”的一聲鐵甲車炸毀了。第二輛鐵甲車又衝了過來。中國士兵故意閃開,讓鐵甲車開過。車後跟著許多日本兵。中國士兵舉起大刀,向日本兵猛砍過去,不到10分鍾全殲鐵甲車後麵的日本兵。接著,又衝到鐵甲車近旁把它炸毀。就這樣,中國守軍堅持了一個星期,日軍毫無進展。
2月中旬,日軍增援部隊到上海,戰況愈加激烈。2月13日,日寇500人向上海北郊中國軍隊蘊藻浜陣地發起瘋狂進攻。19路軍有100名戰士組成了敢死隊。他們在胸前胸後都捆上炸彈,並以汽油澆遍全身,然後分成幾路潛入敵陣,衝到敵人最集中的地方,向地上一撲。周身炸彈一齊爆炸,戰士們的身體血肉橫飛,敵人也被炸得粉身碎骨。差不多在同一時刻,敵人陣地上爆炸聲四起。敵人以為中國大軍來到,紛紛潰敗。中國軍隊乘勢追擊十多裏,殺得敵人血流成河,屍骨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