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的這件工作服已經穿了好長時間,上麵濺了很多橡膠溶液,就好像塗了一層防水膠,雖然樣子難看,卻不透水,好奇的麥金杜斯又試驗一遍,連忙用勺子舀點水,往塗有橡膠液的地方滴,水不但沒有滲進去,卻順勢滾了下來。
麥金杜斯靈機一動,找了一件衣服,把它全部塗上橡膠溶液製了一件雨衣。就這樣,世界上第一件雨衣問世了。
■
橡膠主要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合成橡膠的主要成分除樹脂外,還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天然橡膠是由膠乳製造的,膠乳中所含的非橡膠成分有一部分就留在固體的天然橡膠中。一般天然橡膠中含橡膠烴92%~95%,而非橡膠烴占5%~8%。
■
塑料與橡膠同屬於高分子材料,主要由碳和氫兩種原子組成,另有一些含少量氧、氮、氯、矽、氟、硫等原子,其性能特殊,用途也特別。
在常溫下,塑料是固態,很硬,不能拉伸變形。橡膠硬度不高,有彈性,可拉伸變長,停止拉伸又可恢複原狀。這是由於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造成的。另一不同是塑料可以多次回收重複使用,而橡膠則不能直接回收使用,隻能經過加工製成再生膠,然後才可用。塑料在100℃~200℃時的形態與橡膠在60℃~100℃時的形態相似。塑料不包括橡膠。
12.哥倫布的禮物
智慧思索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並從那裏帶回了黃金、棉花、動物和一個奇怪的小黑球,後來這個小黑球被送到博物館,陳列在展櫃裏,作為哥倫布帶回的新奇物品供人們觀賞,那麼這個小球是什麼東西呢?
哥倫布是西班牙著名的航海家,也是地圓說的信奉者。
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70個晝夜的艱苦航行,終於發現了新大陸。
1493年,哥倫布重遊新大陸時,來到了加勒比海附近的海地島,上島後,哥倫布看見一群小孩子在玩遊戲,隻見他們把一個黑色的小圓球扔來扔去,圓球落地後還會彈得很高,這讓他覺得非常有趣,於是他也玩了玩,的確,這種小球球很富有彈性。回西班牙時,哥倫布順便也把它帶回來了。
當時人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隻知道是哥倫布帶回來的新奇物品。
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那是一種天然的橡膠。
■
天然橡膠是由人工栽培的三葉橡膠樹分泌的乳汁,經凝固、加工而製得,其主要成分為聚異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脂酸、糖分及灰分。天然橡膠按製造工藝和外形的不同,分為煙片膠、顆粒膠、縐片膠和乳膠等。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和戰略物資,它是橡膠樹上采集的樹膠經過過濾、凝固製成,天然橡膠被廣泛應用於輪胎膠帶、輸送帶、醫療用品及儀器工業。
全世界有24個國家生產天然橡膠,按產量多少排列依次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中國、菲律賓、越南、尼日利亞、斯裏蘭卡。主要出口國為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我國天然橡膠產地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廣西、廣東,其中海南膠占60%左右,且基本為標準膠。天然橡膠主要消費國為美國、日本、中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德國、法國、泰國、巴西、英國等。主要進口國為美國、日本、中國和西歐各國。
■
古德伊爾出生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市,古德伊爾30歲前曾幫助父親經營五金業,後來破產,於是他改行製作和改良橡膠產品。
一次,古德伊爾用橡膠和青銅製品配在一起製作裝飾品時,青銅製品發生裂口。為了除去橡膠中的青銅渣,他將橡膠整塊放在硝酸中熱煮,以便使青銅溶出,但意外的是此時橡膠的黏性沒有了。
這次偶然事件中的發現,開拓了用硝酸改進橡膠質量的方法。
1839年2月,他將橡膠和硫黃與鬆節油混溶在一起,將其倒入帶把的鍋內,邊拿著鍋邊和朋友交談,突然鍋從手中脫落,鍋中的混合物即掉在燒得通紅的爐子上,這一塊橡膠本應受熱後溶化,但並未溶化,卻保持原態而燒焦。他認為:這種燒焦的過程,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能予以製止的話,那一定會形成不粘的橡膠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