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秩序的離析 第3章:世界騷動(1 / 3)

2017年之後出生的人被稱為新世代,因為其中能力者占據了近80%的比例。

高等的能力者被追捧,稱為英雄和偶像的代名詞。

低等能力者被嘲諷和欺辱。

無能力者,更是如同空氣一般的存在。

不,無能力者是如同垃圾一般的存在。

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領域,都存在著大量年輕的高等能力者,像中國這種經驗至上的國家還好,歐美那些國家,甚至有十五六歲的將軍和議員。年輕的高等能力者官員都會瞧不起古板的老頭子們,而那些老一代的官員又沒有能力對抗年輕人的能力者集團。

過激的年輕因素往往導致一個國家的政策出現各種片麵的判斷,利害的權衡也會趨於片麵,說白了就是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智商”大幅度下降。

這也是近幾年來國際動蕩事件頻繁發生的原因。

當然,這也有好處。

那就是國家之間的合作談判變得更容易了,年輕人嘛,都是直腸子。

這次世界各國針對夜會的行動,導致了大量軍政經濟界的人物下台,間接使得年輕人的勢力得以迅速擴大。也許再過幾年,這些國家的國際事務處理策略,就會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可笑了。

但英國不會為此付出年輕的代價,因為他們早就是一群二十歲左右的高等能力者掌權的政權了,而且還有一個負責指揮的最高領導。戰略由年輕人製定,繁瑣的戰術執行則讓那些老頭子去忙。由於王權架空的政權,而且克裏斯琴的威望非常高,不會有什麼“老資格”的人物反抗她,這就使得英國成為了所謂的君主獨裁國家。

也正是如此,英國政府的效率非常高,高到掌握著一半的新聯合國國家。

而新聯合國國家控製著中東和俄羅斯,這些國家控製著當前世界可開采石油總量80%。盡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已經占到了能源消費的80%,除去天然氣和煤炭的比重,石油消費隻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費的3.3%,規模隻有2017年之前的十分之一,但這十分之一都集中在國家的命脈產業上。

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在某些領域,石油是不可替代的。

北美石油能自給自足,南美石油靠委內瑞拉,西非石油靠尼日利亞,南非石油靠安哥拉,其餘的所有地方,包括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歐洲、北非,都依賴著新聯合國所控製的中東地區,而中國目前每年從中東和西伯利亞進口3000萬噸石油。

那麼問題就來了。

西伯利亞在誰手裏?俄羅斯。

俄羅斯出於哪一陣營?新聯合國。

中東在誰手裏?新聯合國。

啊?你說現在石油用的這麼少,中國自產的石油完全夠用嗎,為毛還要進口?

這就是你不知道了。

北方的朝鮮、韓國和日本,南邊的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可謂是世界陸上石油最匱乏的地區,而海上石油目前又無法開采。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國家,中國做起了代理人,半買斷性的購買石油,然後再出口。進口的西伯利亞石油加價7%後賣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地區,進口的中東石油給國內地區使用,而國產石油加價10%賣給東南亞各國和澳大利亞……

大概就是這樣,一年也就淨賺1200億人民幣左右……

西伯利亞石油要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一定要經過中國。而在東南亞,由於印度愈演愈烈的種姓起義運動,石油管道經常遭到破壞,所以中東石油經由印度運往東南亞的成本非常高,中國產石油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盡管中國已經加價1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