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開始新篇章啦)
過去說過,這個充滿塑化生物的世界是第二世界,用出版物來比喻的話,這世界是第二版印刷的作品,而且與書籍一樣,每一版的印刷都存在細小的差別。
對於世界,有人認為是呈線型發展的,如果改變了世界原本的發展方向,將會分支出另一條世界線,而原本的世界線的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也就是說,雖然路線不同,但A始終會達到B點。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起點與終點是誰決定的?起因和結果是當事人的主觀認知決定的,還是由宇宙規律的客觀表現決定?
比如說,你看到一個人倒在血泊中,你以為她死了,就穿越時空去阻止這一切發生,最終製造出那個人倒在血泊中的假象,繞開了世界線收束悖論,使得那個人活了下來。看似合情合理,但那個人的生死難道從一開始不就是你個人的主觀認為嗎?如果他沒有死,世界就不會因為他倒在血泊中就認為他死了,那麼你回到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是沒有必要的。相反,如果他死了,就算你將他偽裝沒有死的樣子,世界依舊會認為他死了,你的所作所為依舊無用。所以,你的所作所為隻是欺騙了自己的主觀認知,而沒有改變世界的認知,更不會造成世界線一絲一毫的改變。
即穿越的悖論、世界線的收束,都是不存在的。
世界存在無數細小的偶然,另一條世界線不可能完全複製,而偶然的疊加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繼而對世界線上存在的因果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最終導致兩條世界線全部偏離軌道,那麼一旦兩條世界線出現糾纏現象,就像耳機線纏繞在一起一般,這兩個世界會怎麼樣?
相互覆蓋轉錄,還是融合?亦或是衝擊崩潰?
不管哪種,這兩條世界線都不會存在。
最後得到一個結論:世界線上不可能存在分支,也不可能存在相似的平行世界。
那麼就可以做出下一下假設:如果真的存在世界線,如果世界線可以被改變,那麼絕對不是某一點的改變而造成世界線出現分支,而應該是某一段世界線在某個節點直至最末端出現獨立的重置現象,始終保持世界線的唯一性。
王旭他所知的這個世界,就是“重置”之後的第二次“印刷”的世界。
那麼“第一版”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兩個版本的世界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有無塑化生物”了,這相當於一本小說的兩個版本擁有不同的世界觀,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所以當初世界重置的代價應該非常巨大。亦或是“塑化生物”這種災難,就是世界重置的代價。
世界重置,人的記憶也會重置,但就像新版圖書沒有將舊版圖書中的錯字改掉一樣,重置後的世界依舊會留下之前世界的部分情報。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都經曆過兩個世界,但大腦讓他們將兩個世界的情報下意識的遺忘、埋沒,甚至當作了“夢”。
不過有兩個人擁有完整的記憶,兩個世界的記憶。
一個是使得世界線末端重置的始作俑者:王耀,為了避免重蹈覆轍,統領夜會,控製了半個世界。
另一個則是因為與王耀的命運糾纏在一起而沒有被重置的人,那就是青木美保。
如果兩個人關係密切,且都沒有第三個存在大量交集的人,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被重置後,由於缺乏外部的人與物的情報補充,另一個人就會因為記憶的大量缺失而變成一個空殼子。反過來說,由於王耀的記憶沒有被世界重置,這就導致隻與他存在緊密聯係的青木美保也沒有被世界重置。
而王耀死後的今天,她就是最接近世界真理的人了。
世界的真理不是王曦那樣高維度的“神”,也不是王旭這種探求世界的科學家能看到的,真理是世界的秩序,在世界分解和重置的那一刻,將會被一覽無餘。
青木美保說自己準備在英國旅遊一下,但她的真正目的並非如此。
她的目標是愛爾蘭。
不是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而是愛爾蘭共和國,歐洲最原始的國家。
由於四麵環海,且沒有任何與英國或者歐洲大陸相連的壁橋,目前進入該國家的唯一方法就是:乘坐飛機。
最悲慘的是,愛爾蘭的首都在內的其他大中城市,全部位於沿海,也就是說在2017年,愛爾蘭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464萬人口驟降到100萬,7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中,隻有約2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免受塑化生物侵害,加之與外界交通幾乎斷絕,貿易最主要的“海運”也被封鎖,所以愛爾蘭如今已經完全進入了自給自足的小國寡民時代,工農業產品幾乎隻是滿足國內居民的需求,人均GDP隻有1100美元,相當於2017年GDP的五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