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崇道人(1 / 2)

主世界的修行傳承時間也是不短,過去各家各派,對於修行境界有著自己的劃分方式,但自從武帝之後,官方就是給出了明確的境界劃分:學徒、術士、法師和師。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劃分,也是根據現有的修行體係,總結而出的結果。

學徒境,在過去被稱為鍛體坐忘,或者百日奠基,最核心的地方在於錘煉身體,凝練精神,是為奠基,平日可以施展一些簡單的術法,在有準備的情況下,也能使用一些大威力的術法。

術士境,過去也稱陰神出竅,或者受籙道士,神念與靈魂合一,升華為陰神,可以出竅夜遊,能夠幅度的接引地元氣入體,施展較大威力的法術,已經不需法器、符籙等外物作為媒介。

法師境,過去也稱鬼仙真人,締結法力核心,凝聚本命元氣反補真靈,擁有鑄就洞府福地,開辟陰世靈境的能力,修行過程其實就是不斷陽化陰神,並且穩固強化自身法力核心。到了後期,陰神陽化大半,法力核心逐漸圓滿,自身道則法理也是開始向外侵蝕世界,形成法域。

最後的師境,過去稱為洞真人,或者地仙真人,此境界的修士官方給出的資料並不是很多,元清微終結後,大概是法力核心圓滿,法域升華,擁有收集地脈靈氣,鑄就福地洞之能。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主世界的修行之法,除去學徒境有著較為完整的修行體係外,術士境開始就是從純粹的功法修行,向著溫養自身法理轉化。

到了法師境後期,更是以淬煉自身道則法理為主。

因此,後人到了法師境,學習前輩的修行方法,更多其實是作為一種同源道則法理的補充。

而這個作用對於元清微而言,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有著諸多世界作為參考的元清微,領悟的道則法理實在是太過於駁雜和浩瀚,他現在需要的不是前輩留下道則法理的填充,而是時間的沉澱,或者是前輩的指引。

因此,步入華山的元清微,並沒有著急著去尋找所謂的洞福地,而是宛如普通人一樣,在華山之中遊山玩水。

不得不,作為五嶽之一的華山,就風景而言,秀麗迷人,盡得下山脈的峻險之美。

可就靈機而言,此地靈機並不濃鬱,顯然是被人為的約束起來,並且在他遊覽期間,監六司也是試圖和他取得聯係。

不大好解釋自身修為增長速度的元清微除了電話聯係一下,並且定時報告一下平安和位置,確保自身不會影響到周圍遊客外,都是有意識的避開監六司的跟蹤和監控。

順著人群遊了一次華山的元清微發現,華山現在其實已經可以是完全落入了朝廷的掌控之中。雖然華山之上,還有著散修的存在,可這些散修都是明目張膽的居住在道觀之中,其擁有的自由或許還比不上元清微。

除此之外,元清微還發現,隨著他在華山呆的時間越長,監六司派前來的人就越多,修為也是越高,設備也是越來越精良。

最終,擔心自身修為暴露的元清微,選擇抄道離開了華山。

也就是在這翻山越嶺的過程當中,元清微無意當中找到了一處建立在山脈之中的老舊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