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江的射門,哎呀,對方守門員撲了一下,是角球!”蘇東十分的惋惜,“這腳射門非常的果斷,力量和角度都非常不錯,可惜了。”
黃劍祥顯得更加的興奮:“射門前的一連串擺脫真的漂亮,在禁區左角接球,腳底拉球......”,此時正好在回放鏡頭,他也做著詳細的技術分解,“然後假動作半轉身後,突然變向成橫向的半步趟球,再就是真正的半轉身射門,這些動作一氣嗬成,非常標準的中鋒在禁區前的射門操作。”
“這說明聶江現在不管是球商,球技還是身體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蘇東分析的更細,“他這腳射門前肯定是已經找好了射門的路線,禁區裏人不少,不提前做好預判,是無法直接對球門形成威脅的,而後麵一連串的動作,不僅需要技術,也需要身體扛的住。”
聶江此時則是完全沒有時間去惋惜剛才的射門的,他早就按照這幾年主教練吩咐的角球戰術,站到了禁區的中央。
自從接手中國隊後,裏皮在定位球上就下足了功夫。
曾經的中國隊也是亞洲出名的頭球隊,為此彼時國內足球媒體還一個勁的噴中國隊是中國頭球隊。
而那時中國隊不僅中鋒上有著範誌毅,黎兵,宿茂臻,謝輝,張玉寧(大)等將頭球玩的超溜的高手,後防線上的範誌毅,張恩華,李瑋鋒,杜威等空霸中後衛頭球能力也不遑多讓,更別說邊路上一堆負責輸送炮彈的快馬傳球還賊準,比如姚夏,李明,吳承瑛,孫續海等名宿。
等到這批球員陸陸續續退役之後,連頭球這個之前還能和亞洲強隊抗衡,能碾壓東南亞的利器也是蕩然無存。
當然,這有著亞洲的強隊比如日本隊普遍身體素質更強,對抗更好,東南亞球隊球員更職業化,身體素質和站位更好有關。
後世,國足的比賽裏,頭球上的各方麵都在落後。
球迷們經常能看到在比賽裏,中國隊有麵對飛來的高球,落點判斷失誤,身體對抗被擠開等各種失敗,最出名的案例就是2019年的亞洲杯小組賽裏碰到韓國隊,對手韓國隊爭頂成功率74%,中國隊隻有可憐的26%,也就是說大部分頭球都被韓國隊搶到了。
到了更重要的頭球破門數據中,表現就更差了,邊路球員一腳傳中直接飛出底線,禁區進攻人員頭球頻頻差之毫厘,甚至連“必越位”的角球戰術都接二連三的產生,讓人瞠目結舌。
中國隊也從媒體和球迷中的“就知道頭球,腳下技術太差了”,變成了“國足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不過,這其中也有階段性**的時段,那就是裏皮第一次執教的那段時間。
這段時間裏,他麾下的中國隊總共打入過33個球,頭球就打入了8個,角球進球數也達到了3個,其中還不乏主場1:0戰勝韓國隊裏,於大寶利用角球頭球破門的經典時刻。
部分球迷們一度喊道:“我大中國頭球隊又回來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善,究其原因,就是有了裏皮的到來。
如何評價裏皮的執教能力,這其實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
現在的時間線上,因為那個帶著外掛的男人--張升的出現,裏皮的國家隊有著比曆史上還要好的成績,但是回到真實的曆史上,特別是在裏皮在中國國家隊二進宮又憤而辭職的事情發生後,對裏皮執教能力的質疑聲並不少。
在“人在蒙古,剛下航母”的某人均收入百萬的高端用戶App上,就有不少的爭議,相對專業的高鐵太晃App上,持有這個說法的人更多,聲音最大的還是5%這個App,裏麵的爭論是最多的。
當然,堅信四十五度砸的某足球大V是急先鋒。
比如像:裏皮獲得的頂級榮譽--歐冠,世界杯,歐洲杯--都是十年前的事情,長期遠離歐洲主流足球圈,年齡過大不容易接受新的技戰術知識,無法適應新的諸如高科技的專業設備,不懂得進行最流行的足球大數據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