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時的食草恐龍是早期的食草恐龍,它們體形不如白堊紀時的食草恐龍,但食量卻也非常大。
三疊紀時食草恐龍在聯合古陸上生活,一邊不停地找吃的,一邊警惕地防禦著食肉恐龍的侵襲。
鼠龍,在南美洲阿根廷挖掘出來的化石,它是植食性恐龍,身長約3米左右,以吃植物葉子為生,由於牙齒不發達,食量又特大,進了嘴巴裏的東西往往來不及咀嚼便匆匆吞咽下去,為了能夠得到很好消化,它們在吃的過程中總會吞咽一些石子下去,食草性恐龍吞下的石頭,在胃裏不停地蠕動,把食物攪碎,很快就消化了。
身長8米的板龍可以說是三疊紀時的蜥蜴類爬行動物中最高大的一種。但即使如此,對於高大樹木的葉子,它們也是望塵莫及,隻能吃一些低矮的植物。
並非所有食草性恐龍都是四足爬行,在阿根廷發現身長不過1米的匹薩諾龍,就是用兩隻後足行走,它是人們所知道的最早鳥臀目恐龍——臀部像鳥的一種恐龍。
由於食草性恐龍要吃掉大量的食物,因此,它們豐富的排泄物給聯合古陸帶來了豐厚的肥料,植物生長得更旺盛,更繁茂了。這給食草恐龍帶來更豐盛的食物,如果不是需要時時提防著凶猛的食肉恐龍,食草性恐龍恐怕是當時最自在的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