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大富大貴後,能不忘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充分發揮自己的道德力量是非常可貴的,“我是中國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李嘉誠不僅時時這樣提醒自己,也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對祖國應盡些責任”來要求自己,他離鄉旅港多年,雖忙於商務,卻無時不緬懷國家,思念故土,竭力支援祖國建設,報效桑梓。李嘉誠在給家鄉政府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目睹祖國之高速進步,在四個現代化政策的推動之下,一切欣欣向榮,深感雀躍”;“支持國家建設,報效桑梓,此乃本人畢生奮鬥之宗旨!鄉中若有有助於鄉梓福利等事,我甚願盡其綿薄之力。”
李嘉誠在家鄉的盛舉,當屬捐資興建汕頭大學。
當年,愛國華人陳嘉庚多年奔波於東南亞和世界各地,召集和發動海外炎黃子孫,積極支持國內人民的正義鬥爭。他還熱心於祖國的公益事業,幫助家鄉人民辦教育,他以“企業可收盤,學校不能停辦”之決心,在福建捐資興辦幼兒園、小學、中學、師範及水產、航空等學校,造福後代,成為中國人民交口稱讚的華僑領袖。
如今,李嘉誠懷著“報效祖國、造福桑梓”的愛國熱忱,以“千方百計”、“破釜沉舟之精神”捐贈6億港元創辦汕頭大學。為祖國、為家鄉人民辦了件造福子孫萬代的實事。具有悠久曆史的潮汕地區,人才薈萃。然而在這1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900餘萬人卻沒有一所大學,早在20世紀40年代,潮州就有人呼籲集資興辦大學。當時,陳嘉庚也非常讚同這一想法,還就此寫過一篇文章《論潮州大學》,在文章中,他說:“潮州尚未有一所大學,誠屬憾事”,“雖僻處南疆,然與東南亞交通至為便利,潮州創辦大學……不但為中國之大學,將來亦可為東南亞之大學。”
陳嘉庚的願望終於由李嘉誠實現了。1979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汕頭市被列為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因此需要較多的經濟管理人才。中央及當地政府認為,潮汕地區迫切需要一所大學,並號召海外華僑參與讚助這一盛事。
李嘉誠在少年時代,因受其父影響,即有投身教育的誌願,隻是因時勢變化,才將興趣轉移到經商上。興建汕頭大學的消息,又勾起了他教育報國的宿願,雖然自己不會從事教育工作,但決心盡全力促成此事。
1980年5月,汕頭大學籌委會在廣州成立,主任是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
1981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汕頭大學。11月,任命許滌新為汕頭大學首任校長。校址選在汕頭市郊桑浦山南麓。
李嘉誠首先以個人名義捐款3000萬,並在籌備工作中傾注了很多心血。
陳衍俊先生從1981年起就參加汕頭大學的籌備工作,對李嘉誠為此做過的努力比較了解,他在其著作中寫道:
“這個階段(籌備階段),李嘉誠與汕頭地區、市政府領導人和汕大負責人的主要精力和主攻目標,集中地放在抓‘硬件’的工作上,就是迅速解決第一期建校工程問題。承擔這方麵艱巨任務的是香港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和汕頭大學籌委會辦公室基建部門的建築設計師、工程師和同事們。
“李嘉誠除了自己要付出許多時間關注汕大的工作外,在香港公司內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汕大事務的工作班子,經常派出工作人員來校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香港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就是受李嘉誠先生委托,專門負責汕大整體設計,並與汕大籌委會辦公室基建組、北京有色金屬冶金設計院緊密合作進行建校藍圖的設計。”
1982年,受世界經濟衰退的影響,加上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香港信息危機,香港股市地產急劇下挫。長實年盈利下跌到5.26億港元,跌幅高達62%;1983年,公司盈利繼續下跌至4億港元。
長實情況不妙,整個香港業界更是一片黯淡,移民走資的浪潮風起雲湧。
一些回潮汕老家的港商說:“看這情況,香港的有錢人都會跑光的。”一時間,潮汕流言四起,說:“李嘉誠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會再拿錢來建校了!”有一些人,還跑到汕大基建工地,看看工程是否在建,是否如傳聞所說摘下了籌委會的牌子。
麵對此情,李嘉誠於1983年5月,給汕大籌委會寫了一封信,說:“近年世界經濟衰退影響所及,長實也麵臨著極大的困難。各行業倒閉及虧損者甚多,經濟損失十分嚴重。上述捐贈,在個人今後數年之現金收入,已達飽和。但鑒於汕大創辦成功與否,較之生意上及其他一切得失更為重要,而站在國民立場,能在此適當時間,為國家盡心盡力,即使可能麵對較為困難的經濟情況,我們也一定要做這件有重大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