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顯瑞祥、孝子感天(1 / 2)

在中州大地的偏南之地,有一被稱作縉雲之地。傳聞黃帝在縉雲仙都鼎湖峰羽化成仙、破虛空而去。此地人傑地靈,村村多修孝道。

孝道,乃百善之首。麒麟自古司職孝道之律。麒聖被天意感召,尋孝子而來。見此地青山綠水,風水如畫,心中自是舒暢萬分。麒聖修為已過化形之期,變化外表為人形並不為難,但其子麒秦修為尚低,未進化形之境,卻無法變化人形。麒聖隻得使用法力,將麒秦全身縮小,貼身置於胸口內袋之中。

麒聖循天意,駕雲落在鼎湖峰頂,定眼望去,見峰下地勢自然形成以八卦之勢,確實巧奪天工。一溪水繞鼎湖峰成S狀,且兩岸各自然形成兩個村落,像極八卦之陰陽之眼。

麒麟原本就能夠辯善惡,何況麒聖修為高深,乃渡八道雷劫之神獸,更是擅與望氣之術。麒聖動用法眼,四處觀望,果見鼎湖之南有一白氣衝天,於是麒聖緩步下峰,向南步行而去。其子麒秦雖在麒聖胸口內袋之中,卻也時不時的探出頭來四處張望。

沿路走去,滿眼青翠之色,煞是養眼。麒聖原本極為看重孝道,便沿路打聽此處民風,探聽孝子出處。

且說,在鼎湖峰南邊有一自然小村,村中有戶人家,隻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此戶原非本地人士,乃是外族遷入。初始搬遷來此地之時,乃夫妻二人,此夫妻二人相親相愛。雖非男才女貌,卻也般配得當,後生一子,夫妻二人心喜百般,因家麵對一片樹林,更是因為剛來本地落戶,自是盼望能夠子嗣成林、開枝散葉,於是給兒子取名為“林”,夫妻二人出自齊家,孩子全名便為“齊林”。

夫妻二人得此子,自是內心歡喜萬分,總想自此之後齊家在本地就算是有了根基。不想,齊林未到六歲,其父便因勞碌過度,兼水土不服大病一場,就此撒手人寰。可憐那齊氏年紀輕輕守了寡,更是要照顧齊林幼兒。尚喜得是,此地民風向好,各人見齊氏孤兒寡母頗為可憐,便也經常照顧周濟。齊氏,雖是女流之輩,卻也是個性好強。家中男人早逝,也多有那媒人上門說親,可齊氏念夫情深總不允許。那齊林雖年幼喪父,卻自幼懂得母親養育之苦,從不惹母親生氣,煞是討人憐愛。

待得齊林十六之時,那齊氏由於多年獨自操勞,並日日念及夫君早逝,這身子骨卻也漸漸壞了下去。那日前往溪邊洗衣,一個趔趄跌了下去,便使得半邊身子不能動彈了。待到街坊發現通知齊林,已是中風難醫。

這齊林見母親落下病症,內心悲切,家中本不寬裕,但為使母親病得醫治,花各樣心思尋取那良方。一日,有人告知其鼎湖峰頂乃黃帝煉丹之地,有仙人煉丹之氣,若取得那鼎湖峰頂之水便可助其母親康複得治。

鼎湖峰,高六十丈,四麵峭壁,無攀爬援手之處,非常人能上。齊林自幼便在此地長大,自是知道上峰頂之難處。但心內念及母親養育之恩,便是粉身碎骨也要一試。

翌日,齊林帶繩索百丈獨自出發。望那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雖處處驚險,終於艱難攀爬登上鼎湖峰頂。那峰巔蒼鬆翠柏間蓄水成池,四時不竭。齊林一片誠心,三拜此湖,其孝心感動上天,故此上天回應此子,感召天下瑞獸前來相助。

麒聖一路行來,得曉此事,自是內心感動。待得到了齊林所居之處,見家居簡陋,內外可見,便順眼望去恰見齊林在家中將山巔所取之水喂與母親飲用。隻見齊林手背、腳掌之上處處傷痕,可喂水之時仍舊顧忌母親不便,跪與床前將就齊氏。麒聖見此,化真身,顯原形,那麒秦也與此時相伴一旁。

突見兩麒麟現身,鄉下之人未有見識,隻道有凶猛妖獸前來害人,那齊林立刻起身護住母親。麒聖見此,口吐人言說道:“齊林,我乃神獸麒麟,因上天感你孝道,故此天意念你乃孝子,召我等神獸前來助你母親康複,你不用害怕。”話畢,從其口中射出一道雷電直接射向屋內齊氏身上,那齊氏被雷電之力射到之後,中風不動的身體竟然立刻好了起來。待得齊氏與齊林反應過來之時,麒聖已是帶著麒秦駕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