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超前計劃(1 / 2)

打下鬆江府時,士兵僅剩下三千二百一十五人!

秦鬥一占領鬆江府,秦鬥立即發布告示,自稱為華夏國,並貼出了自己的政治方針,均田地。

怎麼均田地?

華夏國並沒有寫明,卻實實在在的去做了。

鬆江府的鄉紳全都倒了黴,不管你是德高望重的鄉紳還是惡貫滿盈的鄉紳,一律被秦鬥的兵給抄了家分了田地,按照在山東的方法,有人當兵的家庭優先選擇五畝上等田,且這五畝上等田免稅收。

簡單而粗暴的政策,點燃的是不甘心一直處於底層的佃戶的心,震撼的是陳朝的鄉紳階層,秦鬥的政策擺明了以鄉紳為敵。

秦鬥在鬆江府的兵力在短短七天時間裏暴漲到了十萬,這是血腥殘暴而充滿激情的七天!

土地!

佃戶做夢都想要的土地。

自認為沒什麼錯的鄉紳被抄家滅族的無法統計!

沒有鎧甲,隻有祥雲商社為其生產的白杆長槍,整個就是一群放下鋤頭的農民。秦鬥將原本的兵保留一千編入這十萬人的農民軍裏麵,剩下的全都留守鬆江府讓吳凡管理。

秦鬥看著手上的一本名冊,吳凡給的一百名軍事培訓人員就就在這名冊裏,現在他們都是普通的兵。在作戰中訓練軍隊,在作戰中培養軍官,一靠實力二靠運氣,也不知道能結出什麼果實。

秦鬥帶領的這十萬大軍並不能離開鬆江府太遠,因為後勤跟不上。

現在鬆江府和應天府附近的兵力是空虛的,由於失去了中央朝廷的指揮,現在更是顯得混亂,大多數將領其實是在觀望。

華夏國的政策一出來,以及鬆江府鄉紳的慘狀,徹底絕了他們觀望的心思,那些帶兵的將領哪個在老家不是鄉紳?

不觀望,那就戰!

鄉紳們難得的團結起來給附近的駐軍犒勞,並主動串聯起來,希望能統一成一股勢力。

可秦鬥來得太快,采用的是流動作戰,每到一地,就將當地的鄉紳全部屠滅,將土地分給當地的佃戶,告訴佃戶他們是華夏國,你們都是華夏國的公民,你們的田地是華夏國給的。

也不留下行政人員就朝下一個目標跑過去,秦鬥這回並不總是依靠人數優勢,而是殘酷的利用敵軍來練兵,如果對方有五百人,那麼秦鬥就派出一千人迎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時常在人數占優勢的情況下,一千人迎戰隻能存活一百多人,老弱病殘和運氣不好的全都被戰場無情的淘汰。

吳凡此時在鬆江府忙著整合資源,更正確的說法是抓革命,促生產。和山東煙台地區一樣,迅速將行政人員派遣到各個村,每個村至少必須配備一個吳凡派遣過去的村長和五十名護衛人員,吳凡必須保證自己的命令能從最底層執行起來,宣傳華夏國的各項政策。

一個月後,鬆江府豎起的高爐,緩緩的流出紅色的鐵水。

大多數工作,哪怕你再偉大再有挑戰性,其日常也肯定是繁瑣而枯燥的!

吳凡現在每天除了畫設計圖紙寫建造計劃,一步步的建立華夏國的工業體係之外,還要看大量的行政數據和報告以及前方發來的軍事情報。

這是一份山東發來的行政報告,佃戶之中有人開始買賣土地,吳凡看到這份報告皺了皺眉頭,才多久就又開始新的土地兼並了,吳凡在一本專門記錄政策的小本子上寫上:任何土地買賣轉讓都必須經過華夏國政登記,私下買賣無效,華夏國政府不予以承認。

吳凡寫下這些心中不禁暗罵,真想直接將土地收歸國有,可現在實在是不敢得罪貧民階層。可也不能眼看著土地就這樣開始兼並,等形成新的小地主,將來華夏國要將土地收歸國有就麻煩了。

吳凡狠了很心,將剛才寫的直接劃掉,寫上了:非常時期,局勢混亂,華夏國不承認一切民間自發的土地買賣,隻承認華夏國分發的土地歸屬。

吳凡其實很想直接將土地收歸國有,隻是現在還很不是時候,貧民階層再不拉攏住,華夏國就等著遠走海外吧。

吳凡將那份文件一丟,決定先放一放,怎麼組織生產,怎麼分配財富,現在想這些太早了,等局勢穩定下來再來按照自己的構思收拾這些破事。

吳凡拿起一份軍事上的情報看了起來,八百流寇,吳凡在軍隊裏撒下的種子中,第一個結出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