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節操(1 / 2)

華夏七年,秦鬥現在頭疼的看著手下將軍的彙報,指揮作戰受到後方生產部門的嚴重幹擾,是的,非常嚴重的幹擾!

永遠不要高估官僚的節操,更不要小看官僚的行動力。

行動力不足是因為刺激不夠。

好好的一場快速滅國戰生生被這群官僚整成了人口交易買賣。

在吳凡計劃經濟的壓力和考核指標的刺激下,華夏國各級官僚發現自己不努力不行,上麵有計劃指標的壓力,下麵有下級反饋上來的實際困難的壓力,能不能完成計劃經濟指標的關鍵在於足夠的人口,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標準很多工作很多華夏國人是不願意做的。

煤礦,鐵礦石的開采等很多重體力工作勞動強度大也就算了,關鍵是時不時來個事故死人是常事!

在工業產業鏈下,利益部門環環相扣,軍工生產需要煉鐵廠提供優質鋼鐵,而鋼鐵廠需要煤礦鐵礦提供大量的煤炭和鐵礦。

在這個時代,煤炭和鐵礦要及時將產品輸出去需要大量勞動力和可運輸的交通道路,涉及到交通就要修馬拉鐵軌提高運輸效率,修路也要大量的勞動力。

計劃經濟指標的壓力和壓力的互相傳導,匈奴俘虜免費勞動力的榜樣,共同的利益下結成了利益同盟向軍方施壓。

於是,突厥滅國戰生生被拖成了緩慢的人口買賣戰。

例如一個一萬人的突厥部落,如果很不幸的被華夏政府軍包圍了,那麼後方生產部門派來的各級官僚負責人立即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早早的在軍隊後方等著瓜分這一萬人。

前方作戰部隊可以不理會這些人,可以不鳥什麼工業部長,交通部長,農業部長。可前方作戰部隊不敢得罪管後勤糧草和軍事裝備的,管後勤糧草和軍事裝備的不敢得罪管農業和軍工生產的,吳凡製定的計劃經濟很完美的將壓力間接的傳導到了軍隊裏。

在計劃經濟指標的壓力下,永遠不要高估官僚的節操。你要是敢耍將軍脾氣不買帳,依著自己的脾氣和性格打仗,導致沒有多少俘虜,那麼你很快將發現自己的糧食和軍事裝備供應不是那麼及時,甚至因各種原因出現短缺。

後方的生產部門有權根據情況多提供,少提供,甚至不提供軍事裝備和糧草,而且程序上讓你挑不出錯來,你發飆說這是幹擾軍事指揮,這又回到了原點,在計劃經濟指標的壓力下,不要高估了官僚的節操。

匈奴人好歹還人性化的按家庭為單位分配人口,而突厥滅國戰可就沒那麼客氣了。

華夏政府軍慢慢耗慢慢磨,將這個被包圍的突厥部落磨得在饑寒之下被迫投降後,很識趣的將這些被俘人員登記移交給後麵等紅眼的各部門派來的官僚,之後各個官僚按照之前約定好的比例迅速將勞動力瓜分幹淨或者當著作戰部隊和俘虜的麵來個全武行,上演一出高級官僚的集體鬥毆,比流氓打架強不到哪去!

最後隻留下幹不動活的老人和不能幹活的小孩和嬰兒給政府軍。

這硬生生的成了潛規則交易,你想要更好的裝備和武器嗎?你想要更多的火炮和重機槍嗎?你想要更多的子彈嗎?來吧,突厥俘虜來了這些都好說,大家都是為了完成國家任務,隻要能完成任務,慷國家之慨賣人情套交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至於幹不動活的老人和不能幹活的小孩和嬰兒怎麼處理?官僚帶著勞動力走了,這個問題也就留給了軍方。

秦鬥頭疼的放下報告,突厥其實已經不止一次的表示願意投降,可華夏政府那群混蛋居然連人家的使節也不放過,以兩國並未建交為由,不承認其身份,硬生生送煤礦和匈奴人一起挖煤去了。

這些問題吳凡知道後隻是說了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活躍點總比一潭死水強!”

吳凡居然默認了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怎麼弄,秦鬥很頭疼!

吳凡此時頭更疼,看著手中北方的土改報告和刺客世家送來的北方土改第一線的資料心中很是無奈。

北方土改派過去的行政人員都是從鬆江府和應天府以及山東煙台調派過去的,由於有經驗套路可循,進行得也很順利。

可隨著吳凡計劃經濟的指標下達,很快的就變了味道了。

那些鄉紳最慘,直接就被投入挖煤采礦中去,集中農莊還沒有建立,各個生產部門就急嗷嗷的到農村招人,準備建廠修路。

有個當村長的行政人員,卻另辟蹊徑,在其要想富先修路的鼓動宣傳下,帶領村裏的人參加集體義務勞動,早早的完成任務,隻要不出個天災什麼的,隻要坐等農業收成肯定能完成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