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茶館外的張凱楓心情極為不錯,即便是漫的風雪瞬間就將他完全覆蓋,也沒有絲毫的影響張凱楓的心情,內息裹住身體,撐出一個看不見的氣盾,漫的飛雪便偏離了張凱楓,內息控製技巧的提升,不僅僅是讓張凱楓的戰鬥力猛然驟增,更讓他學會了很多內息運用的技巧。 Ww WCOM
再度翻山越嶺看到那匹楊寧所贈送的馬匹還依舊在路邊沒有被人牽走的時候,張凱楓的心情更好了,雖然早就知道這種已經打上策府印記的馬匹怕是除了亡命之徒無人敢私自牽走,可見到這馬還在原來的位置張凱楓依舊還是覺得很高興。
隻可惜這寒地凍的,張凱楓有內息傍身無所謂,這馬可就有些遭殃了,雖有厚厚的毛皮,又是處於馬生中精力體力最旺盛的時候,被張凱楓拴在這裏依舊讓這馬有些顯得病怏怏的,顯然這漫的風雪,又不能跑起來活動身體,讓這馬有些受寒。
看到張凱楓的到來,這匹由楊寧贈與的,頗為懂得人性的馬兒顯得比張凱楓更高興,不住的‘嘶……嘶……’地衝著張凱楓叫著,同時不斷用頭去觸碰張凱楓,輕撫著馬頭,安慰著這匹差點被自己拋棄在路邊的馬兒,張凱楓解開了拴在路邊樹上的繩索,牽著馬就朝著策府方向而去。
一人一馬在柔軟的雪地上留下行走過的痕跡,漫的飛雪又替一人一馬掩蓋了他們的足跡,見到唐簡於李白這些走在前麵的前輩之後,張凱楓總算是明白了在救國救民的這一條道路上不僅僅是自己在獨行,無論是李白又或是唐簡,他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走在這一條路上。
欲投身朝廷報效國家的李白,卻隻能落得奉旨作詩,不得重用,李白便獨身出了朝廷這個旋渦,求仙問道,亦有後宋範仲淹口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之心,脫離了朝廷,對李白來,不外乎是走上另一條報效國家的路罷了。
至於唐簡其人,雖是江湖中人,卻也是如讀書人口中‘修身齊家治國平下’般,先是修的一顆俠肝義膽的心;而後為了唐門而奮鬥,將唐門從殺手組織變成了江湖上數一數二的大門派;接著成為了武林盟主,不知剿滅多少賊匪;如今安史之亂即將到來,哪怕年歲已高,唐簡依舊選擇幫助張凱楓去護持那些被紅衣教擄掠而去的可憐女子。
行道難,又何妨?張凱楓從來不畏懼前路艱難,能讓他覺得恐懼的,不過是獨自上路罷了,意外的來到這個世界,前世的記憶讓他知道亂世將要到來,不斷奔波企圖平複這個亂世,這不可謂不是逆而行,但是見識過朝廷直接被安祿山所蒙蔽而放棄玄甲蒼雲軍,甚至將玄甲蒼雲軍當做是叛匪,張凱楓很是懷疑自己所走上的道路究竟有沒有同行者。
事實證明,張凱楓走上的這一條看似逆的道路,不過是早已有人踏足的道路,而這些人則被世人稱之為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