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銘跡

李宗仁長官十分喜愛遊覽名勝古跡。五戰區長官部在老河口期間,李宗仁長官在戎馬倥傯之中曾三次到鄰近的襄陽隆中,拜訪劉備三顧的"茅廬",也曾三次登道教名山一一武當,飽覽武當七十二峰、三十六澗、層巒疊翠、古木參天、宮觀如雲的勝跡。

1939年深秋,五戰區長官部剛搬到老河口不久,廣西各界慰問五戰區代表團隨之來到老河口,慰問團在慰問了五戰區官兵後,李宗仁長官為了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家鄉人表示謝意,特地帶他們一起到離老河口百十裏的武當遊覽。當李宗仁長官登上天柱峰上的金頂後,極目遠眺,八百裏武當氣勢崢嶸,盡收眼底,不由得豪情進發,隨口吟道:為尋勝景武當遊,步步崎嶇興不休,四麵煙巒歸眼底,疏疏林葉萬山秋。

當慰問團的全體成員們看到武當山上有各種碑文銘刻紀實後,便也一致萌發了在武當刻石銘文,以此記載李宗仁長官抗日愛國的功績。於是慰問團的全體團員在一起商斟定詞,刻在一塊石碑上,立在武當朝天宮前。石碑上刻道:蠢爾倭寇,實踞遼陽,白山黑水,競淪輒荒。赫赫我公,矢誌救亡。焦土抗戰,首揚主張。蘆溝難作,奉召北上,立振軍旅,撻伐跳梁。藩輸重奇,鼎鎮徐方。指揮若定,刃發毫芒。軍民益奮,國力彌強,台城一戰,我武維揚。襟帶江漢,再次荊襄,勢成犄角,險設嚴疆。邊偵邊誘,寇來洋洋,蹙之棗宜,網獲貪狼。出奇製勝,刃虜莫乃,複生李塑,功蓋興唐。中流砥柱,民族之光,完成革命,永固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