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大唐遺恨
頗具實力的國際知名企業——大唐公司,已與鶴峰縣縣長簽訂了開發江、淋電站《備忘錄》。命運坎坷多舛的江坪河,前途一度光彩奪目之際千呼萬喚始不出的清江公司,一反前態,半路殺出,要與大唐一爭高下。……朱惠民,吳紅婭,傅衛民力主大唐成為業主,州委,州政府兩巨頭則傾向清江進軍江坪河……
在北京,經與華睿的同誌交談,了解實情,不是資金問題,也不是服務,效益和電力市場問題,而是華睿另有所愛,找到了自認為比江坪河更大更好的水電工程。
原來,經原總書記某某某的兒子,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某某某介紹推薦,華睿集團在雲南金沙江上遊找到了金安橋電站投資項目。
金安橋電站可梯級開發幾百萬千瓦,規模是江、淋電站的好幾倍,而單位千瓦投資卻優於江坪河、淋溪河。所以,華睿“兩利相衡取其重”舍了“小河”奔“大江”而去。
從2001年7月下旬朱軍峰女士給在芭蕉河工地上的傅衛民打電話,聯係江、淋,到2002年6月,鄒結富打電話放棄江、淋,差不多一年的寶貴時間不僅是傅衛民四進華睿,萬裏奔波,任振鶴、徐靜黎等州領導,彭軍,朱惠民等縣領導,州計委的劉吉錄、省計委的肖運保等一趟前一趟後地進出華睿,其結果卻是如此的讓人欲哭無淚,肝腸寸斷,好事為什麼如此多磨難?《鶴峰報》頭版頭條的大篇幅報道已家喻戶曉,怎麼向睜大眼睛期盼良久的人們交待華睿呀?華睿,江坪河多麼需要你啊!
“華睿事變”的消息傳來,縣委書記朱惠民的臉都氣青了。
朱惠民自去年11月份接替彭軍任書記以來,一直把江、淋電站當做一件大事來抓,他多次催著傅衛民,“要抓緊和省裏的各部門聯係,早點把手續辦妥,讓華睿早日開工。”沒想到華睿手續還沒辦完,卻丟下50萬,把江坪河、淋溪河涼在一邊,自顧撒手而去,你說氣也不氣!
傅衛民的壓力自然不輕。華睿要修江坪河,淋溪河,不僅《鶴峰報》及鶴峰電視台向全縣人民作了宣傳報道,前任書記彭軍、現任書記朱惠民,都曾在大會小會上作了介紹。華睿是江、淋電站的業主,已是鐵的事實,這是全縣人民和各級幹部職工都知道的大事。現在人家拍屁股走人,突然說不幹了,怎麼向全縣人民解釋?真正知情的還好說,也能理解,不知情的,還以為在造勢在作秀呢。
“縣委,縣政府上當受騙了”,“鶴峰被人耍了”,很多不理解的怪話他也曾有耳聞。好在朱惠民知道內情,縣裏四大家主要領導知道內情,在華睿事變中,鶴峰並沒有過失,也沒有直接經濟損失。一些誤解慢慢是會消失的。就是一時背點冤枉,受點委屈也無所謂。
大禹治水的睿智和奉獻;精衛填海的頑強和勇敢;誇父追日的拚搏和無畏;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數以千次的失敗仍鍥而不舍,追求光明的精神,一一浮現在傅衛民的腦際,揮之不去。
一天,傅衛民走進相鄰的朱惠民的辦公室,對著正在圈文件的朱惠民開門見山地說:“朱書記,華睿跑了,我有責任。再給我一年,就一年,走遍全國,討米要飯,我也要把業主找來!”
朱惠民已放下手中的硬筆,端起了茶杯,說:
“你有什麼責任?縣裏任何人沒有責任。”
朱惠民喝了一口茶,接著說:“聽說華睿很有愧意,還到處幫我們介紹業主,是吧?”傅衛民說:“是真的,它損失50萬的預付經費,跑去跑來還花了幾十萬雖然損失不小,但我們損失一年,兩相比較,它當然有愧嘛!”
朱惠民說:“好,華睿的事不管它了,爭取早點找個好業主。”
接替朱惠民任縣長的吳紅婭,是一位中年女性,也是鶴峰曆史上第一位女縣長。吳紅婭原任州政府副秘書長,來鶴峰前,隨湖北省首批黨政幹部赴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工商管理學位班學習,獲俄亥俄州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鶴峰的黨政主要領導再一次大變動,但對招商引資完成江坪河、淋溪河工程的決心沒有變,建設水電大縣的思路沒有變,他們各自接過前任的接力棒,勇往直前。傅衛民仍然被分工專抓水電。
朱惠民早在任縣長時,曾於2000年5月在《鶴峰報》上發表《牢牢把握兩大機遇,發展現代特色經濟》的長篇理論文章,理論文章用很大的篇幅闡述了發展目標定位:立足目前的發展基礎,考慮到“兩個機遇”帶來的有利條件鶴峰今後5至10年目標擬確定為“六大一強”。即:
把鶴峰建成全省的茶葉大縣、藥化大縣、水電大縣、創彙農業大縣、生態農業大縣、磷化大縣,躋身全省山區經濟強縣行列。
水電大縣排在茶葉、藥化之後,名列第三。
2001年1月5日,朱惠民又在《關於製定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建議的說明——關於目標定位》中,把“六大一強”縣作為今後5至10年的奮鬥目標。
在建設水電大縣一節中是這樣論述的:鶴峰縣境內有三大水係、五大河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位居全省第一。2000年,隨著桃花山二級電站的建成投產,桃花山電站已經成為我縣首屈一指的納稅大戶。水電產業提供稅收達到1538萬元。裝機4.6萬千瓦的芭蕉河梯級電站中的二級電站,2001年可望發電;裝機50萬千瓦,年發電量10.61億千瓦時,年提供稅收達1億元以上的江坪河電站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預可研報告2000年10月通過了由國家經貿委委托中水公司組織專家審查,國家經貿委已正式行文批準了預可研報告,要下大力氣力爭“十五”期間該工程上馬,早日把水電產業培植成支撐縣域經濟發展頂天立地的支柱產業。
朱惠民任書記後,“六大一強”的口號更加響亮,縣委、縣政府的各類文件工作報告、講話材料、無不包含“六大一強”的內容,成為一個時期叫得最響、叫得最多的口號,深入人心的程度也大大超過曆屆黨政領導所提出的各式各樣的口號。
“六大一強”縣中的“水電大縣”,有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和行政背景。
華睿於2002年6月放棄江坪河時,吳紅婭僅在鶴峰執政為數幾個月,就被州委派遣至北京,在中國建設銀行掛職。傅衛民追蹤吳紅婭,來到建設銀行總行個銀部總經理助理辦公室,把華睿的情況向吳紅婭作了詳細介紹。傅衛民怕吳紅婭初到鶴峰,對江,淋兩個電站的情況不太清楚,便提綱挈領地給她講了些曲曲折折的曆史過程,還為她算施工期間的財政收入賬,建成以後的財政收入賬,希望吳縣長能引起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在北京尋找有實力的新業主。吳紅婭對江、淋電站的熱情,即刻被傅衛民鼓動起來。吳紅婭說:“政府一屆一屆接力,接力棒在前麵傳了多少任縣長,我不知道,現在傳到我手上,責任重大呀!”傅衛民笑著說:“隻要吳縣長感到責無旁貸,江坪河、淋溪河就有希望了。”吳縣長似有些不敢貪功,連連說:“哪裏哪裏,主要靠朱書記,靠您們!”最後,兩人便在總經理助理辦公室,商量起如何在北京找業主的事兒來。
恩施州駐京辦事處主任方雲階是鶴峰北佳人,雖然已在外多年,卻對家鄉的建設發展十分關心,當方雲階從吳紅婭、傅衛民口裏得知近些年來為江淋電站招商引資的艱難過程,失敗——成功——又失敗,至今仍無業主時,便在傅衛民們的請求下動起了腦筋,搜腸刮肚地尋找著對家鄉、對江坪河有用的人。
由於職業關係,方雲階認識的人,無論省裏的還是京城的可謂成千上萬可真正找起來,腦子竟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