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大地的詩章
——讀杜李《鄉歌,夢裏的老家》
杜李是近年來活躍於文壇的土家族青年作家,他出版被列入“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的散文詩集《鄉歌,夢裏的老家》時,還不到25歲。這本該是年少輕狂的時節,但杜李卻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低調與內斂,顯示出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與深刻。
優秀的作家是民族和時代的歌者。他們無法漠視此身存在於這個時代的現實,時刻努力用手中的筆,刻寫生命的印記。《鄉歌,夢裏的老家》,可視為杜李為生長於斯的衣胞之地鄂西作傳的書。在他筆下,沒有一篇遊離出故鄉山水風物的文字。從表層的自然物象,如故鄉的草屋、山路、街道,到較深層的文化風俗,如鄉音、民俗,再到深層次的曆史文化心理,全都烙上了鄂西地域的印痕。杜李以詩性的語言和散文短章的形式勾勒出故鄉的風土人情,充分動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深度挖掘民族精神的內核,建構起一個紙上的故鄉,挺立起可感的鄂西形象。
作為少數民族作家,杜李既深受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又接受了漢文化的濡染。雙重因子賦予他寬闊的文化視野,讓他對現代潮流中的文化困境有著深刻的認識。沿著散文詩語言的肌紋一路挺進,深入文本內部可看出,杜李以沉入故鄉深處的方式,尋找鄂西曆史與現實的交叉點,充滿對自然與大地的膜拜之情。他以筆為刀,精心雕刻大地的詩章,透悟民族的靈性,在鋪排絢爛、整飭圓融的作品背後,掩藏著的是抒情主體如潮水般湧動的激情。這種對鄂西曆史的熟稔和現實的擔當精神,促使杜李不放棄對靈魂深度的探索,以及對文學精神更高維度的追求。
杜李有著較強的文體經營意識,是雙棲型的寫作者。他在傾心創作的同時不忘從深層進行文學理論提升,在實踐中加深對文學創作內在規律及技巧的認知。形象的文學創作和理性的文學研究自有不同之處,它要求寫作者具有兩副筆墨、兩種思維和兩套話語表達係統。在創作中,文思要張揚,直上雲霄,遨遊海天;在研究中,要將思維收回,凝成一股力量,步步為營,朝著文學的縱深處挺進。當然,正如古代武林高手能將各種武功秘笈為己所用一樣,文學同樣允許多種方式的融合互惠。當上述兩種思維融彙成一股力量,它們各自所缺失的部分便能在另一邊找到補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就是杜李的散文詩為何有如此的深度,而他的理論文章又為何如此文采飛揚的原因。
出版了《鄉歌,夢裏的老家》後,杜李依然勤奮地書寫著或輕靈精粹的散文詩章、或縱橫捭闔的長篇宏論。這些心血凝結的智慧,頻頻發表於《散文詩》、《民族文學研究》、《中國詩歌》等重要刊物。估計很多不熟悉杜李的讀者會與我一樣,難以將這些充滿思辨的、厚實的文字與出生於1986年的青年作家杜李聯係起來。在他的文字中,我們仿佛依稀看見一隻輕盈飛翔的子規,忘情地為這片土地吟唱著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