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滕王閣(1 / 1)

素有“西江第一樓”之譽的滕王閣,雄踞南昌撫河北大道,坐落於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彙處。依城臨江,瑰偉絕特,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

昔日滕王閣

滕王閣本建於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因主持建樓的李元嬰當時為滕王而得名。原閣規模比較大,高九丈,共三層,東西長八丈六尺,南北寬四丈五尺。但這座樓閣不久便遭摧毀。騰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騰王閣序》。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時任州牧的閻伯嶼重修滕王閣,之後,於重陽節那天在滕王閣中大宴賓客。重陽節那天,不滿30歲的王勃恰好路過滕王閣,王勃當場一氣嗬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騰王閣餞別序》(即《騰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1300多年來,騰王閣曆經興廢28次,可謂看慣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騰王閣為曆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填詞,並在此觀看燈火。

滕王閣今容

如今的滕王閣整體布局已發生巨大的變化,它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規模宏大、配套設施齊全的仿古建築群落。從東麵榕門路口進入,一座高大的四柱七樓宋式彩繪大牌樓敞開熱情的胸懷迎接您,往裏走50米,穿過一排碧瓦丹柱的仿古店鋪,便進入了滕王閣園區,寬闊的閣前廣場襯托著一座巍巍崇闊的建築,滕王閣便完全展現在眼前。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築而成。滕王閣主體建築9層,淨高57.5米,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下部是象征古城牆的約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台,高台上部為遊廊,遊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主體建築丹柱碧瓦,畫棟飛簷,鬥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麵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麵則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鯤鵬。

藝術蹤跡

步入重修後的滕王閣新閣內,仿佛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第一層的正廳內有一塊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那動人的傳說與曆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擺有23.90×2.55米的大型壁畫《人傑圖》,繪有秦至明的80位獨領風騷的曆代江西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歎為觀止。進入第五層的廳堂內,迎麵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