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2(1 / 2)

2

這夜無話,第二日早上起來,兄妹倆方知這夫妻一家三口隻生活在這漁船之上,辛無病本想帶著安芷馨上岸,但這幾日兩人身體虧損巨大,一時難以恢複,不能趕路,在那夫妻二人的勸說之下,隻能在漁船裏休養幾日。

辛無病生長在鄉下,幼時也喜歡捉魚,那不過是水田裏捉捉小魚而已,這種真正捕魚的生活對他來說還是很新鮮的。見那魚人夫妻一上午的捕魚收獲頗豐,夫妻二人捕了百十來斤魚,其中還有幾尾七八斤重的金色大鯉魚。

趙大郎告訴辛無病這裏雖然地勢極其偏僻,又傳說經常鬧鬼,大多的捕魚人都不敢到這個地方來,這個地方的魚蝦甚為肥美,趙大郎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偷偷地來到這個地方捕魚。

辛無病心裏很是鬱悶,這對夫妻倆一看就是勤勞的捕魚人,所捕的魚也不見少,生活卻過得如此艱辛,辛無病是在鄉下長大的,自然知曉其中原由,朝廷腐敗,官員貪財,哪裏有老百姓的活路。

把魚收拾好後,辛無病和趙大郎來到船艙裏吃中午飯,幾人剛剛坐停當,老婦人笑眯眯地開了口道:“我兒,你明天是不是要和大嫂去集市賣魚?”

趙大郎趕緊恭恭敬敬地答道:“是!”

老婦又道:“我兒,兩個小官人在蘆葦蕩裏流浪多日,身子甚為羸弱,你明天去集市上買了魚,割些鮮肉回來,給兩個小官人補補。”趙大郎應了一聲,聲音卻甚為勉強。

老婦人怒道:“怎麼?不願意了!心疼你那幾個錢了?”

趙大郎趕緊釋道:“娘,孩兒怎敢?隻是手頭不甚寬綽,待孩兒買了魚,有點剩餘,依老娘就是。”

老婦人緩和聲音道:“人常說同船過渡乃五百年的修煉,這兩位小官人落難至此,也是我們前世的緣分。我們家裏再艱難,也不要失了做人的禮數,讓人家笑話我趙家人不知禮數。”

辛無病見那婆子雖是鄉下人,卻頗有見識,心下感動,趕緊道:“婆婆,小可謝謝你們的相救之恩,小可兄妹也是鄉下人,粗茶淡飯慣了,還是不要去枉費錢財,做正事要緊。”

老婦慈祥道:“哥兒,你是鄉下人這點不假,這位小姐哪裏吃過這般苦?老身雖然眼瞎,年輕時也在那大戶人家服侍過老爺夫人,這位小姐細皮嫩肉的,衣料質地可不是一般的鄉下人穿得起的,老身雖不知小姐為何淪落至此?可鄉下人不能沒有禮數讓人笑話了。”

辛無病心道這婆婆好生厲害,雖然眼瞎一摸衣服就知道人的來曆,老婦人又道:“小哥千萬別怪我家大郎不識大體,那是老身拖累了他們,大郎如此,原是想攢錢給老身治病。”說完又哀傷地歎了一口氣。

原來這家人是太湖漁民,世代就在這太湖流域以捕魚為生,為人忠厚老實本分。趙大郎父親早年亡故,是老母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本想好好孝順老母,誰想老母老年之時又患了眼疾,把好好一個家弄得貧苦不堪。

趙大郎雖未曾讀過書,卻十分恭謹孝順,為了給老母治病,夫妻倆省吃儉用到處求醫。誰知那醫藥費竟成了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幾年下來夫妻倆欠了一屁股債,隻好把岸上的房子土地變賣了,舉家遷到這漁船之上艱難度日。

辛無病上船之時就觀察過那婆婆的眼病,覺得婆婆並不是真瞎,隻是有嚴重的眼疾而已,當下站起身來,對趙大郎施禮道:“趙大哥,我兄妹二人承蒙大哥一家搭救,無以回報,婆婆的眼睛就交給小可好了,小可願意給婆婆治眼病。”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最驚訝的莫過於安芷馨了,她如何不知辛無病的底細,心道無病哥哥什麼時間會治眼病了?這不是吹牛嗎?他也不怕到時露了陷,讓他自己難堪。

趙大郎驚喜交集地站起來道:“小兄弟,你…你莫要…開玩笑,你會治病?”

辛無病見他眼中疑惑,知道他是見自己年紀尚小,不肯相信自己。暗道我如何撒個謊誆騙於他,讓他相信自己,就道:“大哥,小可實話告訴你吧,大哥有所不知,婆婆剛才猜的不錯,我家小姐是揚州名旺之族,家中世代為官,前些日子到臨安去看望外家,不想在途中遇到強人才流浪至此。”

辛無病又道:“我家乃世代祖傳醫術,就在小姐府中專門服侍老爺、夫人,我自幼便跟家父學醫,但請大哥、大嫂放心、這眼病一定能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