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1)(1 / 3)

魏源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又字漢士,湖南邵陽人。清嘉慶十八年(1813),就讀嶽麓書院。15歲中秀才,17歲在家鄉設館教書。1814年隨父入京,結識了林則徐、龔自珍等人。1822年考中舉人。不久,應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編輯《皇朝經世文編》。並受林則徐囑編成《海國圖誌》。魏源是我國最早向西方尋求真理的誌士之一。他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思想。有《古微堂詩文集》等著作二十多種。

閑看門中月;

思耕心上田。

答塾師聯

相傳魏源九歲參加縣裏的童子試,塾師出聯試其才學,魏源一眼看到牆上掛的《春耕圖》,立刻對出下聯。

上聯說的“閑”字。繁體字原是“閒”,即“門”中有“月”。

下聯答的“思”字。拆開看,是“心”上有“田”。堪稱對仗得體。可見魏源少時才思敏捷。

杯中含太極;

腹內孕乾坤。

對縣令聯

此聯原載《邵陽魏府君事略》。

魏源九歲應童子試。縣令指著茶杯中畫的太極圖,出聯曰:“杯中含太極。”當時魏源懷內藏著三個圓圓的麥餅,便應聲對曰:“腹內孕乾坤。”縣令大為驚異。

“孕乾坤”是受“懷麥餅”的啟發。但它表達了作者再造乾坤的宏偉抱負。比出聯“含太極”,意義更為深遠。

事可利人皆德業;

言能益世即文章。

言誌聯

此聯提出“利人”、“益世”作為處事為文的準則,這在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峽裏青楓,雲中白鶴;

山間明月,嶺上清風。

題長沙嶽麓山聯

此聯著意選取明月、清風、白鶴、楓樹四種形象,來描繪嶽麓山的自然景色,給讀者留出極大的想象空間。青楓峽、白鶴泉都是嶽麓山的著名景點。

夢中疏草蒼生淚;

詩裏鶯花稗史情。

自勉聯

上聯述說自己常在夢裏起草奏章,向朝廷反映黎民百姓的疾苦。

下聯坦言自己的詩,雖然寫些花鳥蟲魚,但都是當時社會現象的實錄,有野史軼聞的功用。

此聯言近旨遠,發人深省。

民不可欺,常憂獲戾於百姓;

官非易做,惟願推恩到萬家。

題官署聯

作者晚年在江蘇的東台、興化、高郵任知縣、知州。

獲戾:得罪的意思。

此聯反映作者為官的態度。經常想到民不可欺,生怕得罪老百姓,隻想使千家萬戶得到實惠。在封建社會裏,為官的有這種思想是難能可貴的。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借鑒意義。

徐宗幹

徐宗幹(1796—1866),字樹人,江蘇南通人,清嘉慶進士。曆任山東曲阜、泰安等縣知縣,後遷福建台灣道、福建巡撫。卒諡清惠。著有《新未信齋文稿》。

一味黑時猶有骨;

十分紅處便成灰。

無題聯

此聯常被當作謎語聯。謎底是木炭。當它尚未燃燒,一味黑時,還有型有塊,像是骨頭一樣。當它燃燒很旺,十分紅處時,便化作一堆灰了。

作者以木炭為喻,嘲諷舊時某些為官者,當他尚未發跡時,尚有幾分骨氣,可是當他們一旦飛黃騰達之後,就變得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但到後來筋鬥一栽,就變成灰了,為人們所唾棄。

此聯比喻巧妙生動,既有趣味,又有啟迪。

何紹基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媛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任國史館提調。鹹豐二年(1852)任四川學政。兩年後棄官從教,先後主講山東濼源書院、長沙城南書院和嶽麓書院。工書法。有《東洲草堂詩集》、《東洲草堂文集》、《惜道味齋經說》傳世。

愛書不厭如平壑;

戒酒新嚴似築堤。

自勉聯

勉勵自己勤讀書、嚴戒酒。他對經、史、曆算、詩聯,無不深究,可謂嗜書不厭。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太守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接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題嶽陽樓聯

上聯引用四個曆史故事,說明嶽陽樓一向為詩人、儒生、官吏、仙客們所光顧:杜甫登嶽陽樓賦五言詩;範仲淹在《嶽陽樓記》留下兩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八仙之一的呂純陽三過嶽陽樓,飲酒題詩。撫今思昔,不禁愴然淚下。

下聯描述洞庭湖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非凡的自然風光。最後一句反問,誰能領會此中真諦,用得很妙!

花箋茗碗香千載;

雲影波光活一樓。

題四川成都茗碗樓聯

茗碗樓在成都公園內,相傳為唐代女詩人薛濤品茗之處。

此聯寫景懷古,著筆簡練,形象生動,韻味盎然,令人百讀不厭。

江山此台高,問坡穎而還,千載讀書人幾個?

蜀中遊跡遍,看嘉峨並秀,扁舟載酒我重來。

題樂山蘇東坡讀書處聯

作者任四川學政時撰。

此聯誠為懷古抒情的佳作。意境清新,蘊涵深刻,文詞秀麗,對仗工穩。“我重來”一語雙關,既言舊地重遊,又有欲步東坡後塵之意。

相傳上聯末句,曾引起蜀人的誤解和不滿。朱青常到此地遊覽,撰了一聯,聯曰:“傑閣瞰雙津,鎖領源頭,略放餘波衍江漢;雄才橫百代,掃空今古,長留風月管岷峨。”頗受四川人歡迎,認為從此可揚眉吐氣了。

錦水春風公占卻;

草堂人日我歸來。

題成都杜甫草堂聯

作者遊杜甫草堂時作。

此聯稱頌杜甫盡占錦水春風,在蜀中享有盛譽,人日(正月初七)遊杜甫草堂,成了當時成都的風尚。

另有版本雲:“錦水蜀山君占卻。”筆者認為,錦水與蜀山,均指代四川,意義相近,不如“錦水春風君占卻”蘊涵之深刻。

行路有何難,我曾從天柱、九嶷、三塗、太白、紫閣、終南,直上北京王者地;

得師真不易,所願與高堂、二戴、安國、子長、相如、正則,同依東魯聖人家。

自題聯

天柱:衡山主峰;九嶷:山名,在湖南省;三塗:古山名,在河南嵩縣;太白:山名,秦嶺主峰;紫閣:峰名,在陝西省;終南:山名,在陝西省。

高堂:父母,何紹基父何淩漢,乃清嘉慶進士,文章書法,稱頌一時;二戴:指宋代戴述、戴迅兄弟,師從程頤;安國:西漢經學家孔安國;子長:司馬遷;相如:司馬相如;正則:屈原;東魯聖人:指孔子。

上聯坦言行路不難,從家鄉湖南說起,曆數自己所涉名山勝地,反映作者當時春風得意的心境。

下聯直言得師不易,從高堂說起,曆數曆代名賢,都是自己的老師。實則展示自己的才學非凡。

煙雨漫湖山,佳壤初封,千古儒林憑吊奠;

姓名留宇宙,遺篇在案,幾行涕淚點斑瀾。

挽魏源聯

魏源於鹹豐六年(1856)逝世,葬在杭州西湖南屏山。所以上聯說“煙雨漫湖山”。佳壤:指美好的地方。佳壤、佳城,引申作墳墓解。

此聯稱頌魏源有遺著存世,大名永垂於天地之間,“千古儒林憑吊奠”。全聯不用典,不嵌名,語言樸實,格調哀惋,情真感人。

李振鈞

李振鈞(1800—?),字仲衡,號海初,安徽太湖人。清道光九年(1829)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著有《味鐙聽葉廬詩集》。

秋色滿東南,自赤壁以還,與客泛舟無此樂;

大江流日夜,問青蓮而後,舉杯邀月更何人。

題大觀亭聯

大觀亭在安徽安慶市,瀕臨長江,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

上聯引用蘇軾與客泛舟赤壁的典故,說自己在秋色滿東南之際,遊大觀亭,享受從來沒有的快樂。

下聯典出李白(號青蓮居士)《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慨:長江日夜流,歲月催人老,而今獨酌無相親。但綜觀全聯,作者並沒有孤獨淒涼之感,相反,倒流露出一種孤傲、輕鬆、愉悅的情緒。

戴熙

戴熙(1801—1860),字醇士,號鹿床,浙江杭州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後歸裏主講崇文書院。長於畫。著有《習苦齋詩文集》、《習苦齋畫絮》等。

簾外微風斜燕影;

水邊疏竹近人家。

自題聯

此聯似屬描寫居處環境的幽靜、宜人,表現作者遠離宦海、崇尚自然的情懷。對仗工整,聲韻和諧,頗具詩情畫意。

吳敏樹

吳敏樹(1805—1873),字本琛,號南屏,又號樂生翁,巴陵(今湖南嶽陽)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任瀏陽縣訓導,後辭歸。擅長詩與古文。著有《拌湖文集》。

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題嶽陽樓聯

嶽陽樓係湖南嶽陽市西門城樓,麵臨洞庭湖,與滕王閣、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此聯沒有直接描寫嶽陽樓的美景,而是登斯樓生發感慨。作者認為若要臨風把酒、對仙吟詩,就要放開眼底乾坤,吞盡胸中雲夢。由此可見作者主張:開拓胸襟,具有容納各方意見的雅量。放眼長遠,舍棄眼皮底下的事物、小利,方能擺脫一切不必要的煩惱,享樂天年。

讀罷此聯,令人有海闊天空、心曠神怡之感,激發對祖國河山的愛。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號伯函。湖南湘鄉人,早年受業嶽麓書院。清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選庶吉士。曾任鄉試正考官。30歲後供職京師,曆任禮、兵、工、刑、吏部侍郎。鹹豐二年(1852)回籍守母喪,奉命幫辦團練,組湘軍以鎮壓太平天國。1864年天京城破,殺李秀成,曾國藩以功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侯。次年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撚軍。1872年7月病逝於南京,贈太傅,諡文正。曾國藩擅長詩文、書法、對聯。一生撰寫對聯170多副,遺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憂以終身,樂以終身。

自箴聯一

此聯是作者立身處世的經驗之談,強調以與人為善的態度,汲取別人的長處,始終保持憂患意識,才能獲得終生快樂。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自箴聯二

此聯道出了為人處事的一般準則。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好高騖遠。在公開場合,說話要慎重。在個人獨處的時候,雖沒有群眾監督,也要無愧於心,不做昧良心的事。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憂患亦暢天懷。

自箴聯三

此聯強調要保持戰戰兢兢的態度和坦坦蕩蕩的胸懷,生時不忘地獄,作好最壞的心理準備,遇到憂患,也就能夠應付裕如。

五千裏秦樹蜀山,我原過客;

一萬頃荷花秋水,中有詩人。

題新都桂湖聯

桂湖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楊升庵故居,在四川新都縣城內。此聯作於1843年3月9日。

上聯中的“過客”,指作者1843年充任四川鄉試考官時曾做桂湖的遊客;下聯中的“詩人”,指楊升庵。作者一見荷花,便勾起對諫士楊升庵的懷念。這就把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了。

一飯尚銘恩,況保抱提攜,隻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應泣血三年。

挽乳母聯

上聯引用了韓信的一個故事。傳說韓信少年時,有一老婦見他貧窮,每天送給他一碗飯。後來,韓信做了高官後,仍不忘這位老婦的恩德,給了她厚厚的回報。曾國藩作為清朝廷的大臣,對乳母的保抱提攜,永誌不忘。在乳母去世時,像對待親生母一樣,服喪三年。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的孝德是可貴的,故此聯富有現實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