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激光在美容、整形外科的應用
激光的發展雖然隻有40年,各種激光器已經有6000多種,但隻有很少幾種適用於整形美容外科。通常所說的美容激光是指既可以祛除病變又對混雜在病變細胞之中或其周圍的正常細胞損傷極少的特殊種類的激光。
一、激光美容、整形治療的注意事項
激光治療皮膚血管性疾病時冷卻和局部壓迫作用至關重要。冷卻可以減輕激光對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從而減少並發症。壓迫可以排除血管瘤體內過多的血液,減少血細胞凝固的數量,同時可使組織層次變淺,有利於深層病變的治療。正確地使用冷卻,可以減少黑色素吸收熱能,避免表皮損傷、結痂。同時,皮膚冷卻後對疼痛不敏感,有輔助麻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冷卻後可使術後皮膚色素沉著明顯減少,效果更好。
激光治療皮膚色素疾病,如太田痣等一般可取得較好的效果。色素痣在臨床上非常多見,且病變範圍小。但其激光治療事實上十分困難,有時反複多次治療不能根除。特別要注意的是色素痣激光治療後確實有惡變的情況出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因此對色素痣要注意鑒別診斷。
激光洗眉時常可以出現洗眉變色的問題。如黑色文眉洗除時可變成黃色或棕紅色,原因是個別文飾藥液不純或是自行生產、未經檢測的品牌,其中含有鐵、鉻、汞離子等成分,激光治療時可產生化學反應而出現變色。對於新產生的顏色可用相應的激光洗除,但有相當數量的病例不能徹底洗除幹淨。
激光脫毛時的常見並發症是色素沉著及色素脫失。所以在治療時局部冷凍和壓迫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冷卻後減低皮膚色素細胞的損害,減少色素沉著或脫失的可能。表皮黑色素對光的吸收也會影響到達毛囊的光通量,減少激光對毛囊的作用效果。局部皮膚冷卻後可減少激光的熱損傷。另外,冷卻後皮膚對激光所造成的疼痛不敏感,有輔助麻醉的效果。
二、激光技術應用於美容、整形治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激光治療血管瘤問題
皮膚血管性疾病情況複雜分類繁瑣。首先從病理上可分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兩大類,從臨床上又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等,從皮膚表麵血管病變形態上又分為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痣、蜘蛛樣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等,從激光治療上又分為點狀血管病變、線狀血管病變及片狀血管病變。用激光治療血管瘤實際上隻能對表淺的、點狀的、線狀的、非密集型片狀分布的皮膚血管病變有較好的效果,對部位較深的密集型血管病變隻能在用激光治療皮膚淺表病變的同時再用注射硬化劑等藥物的方法配合治療,或用光敏劑配合治療。但病人在用光敏劑治療期間需避光,且光敏劑治療有相應的一些並發症。所以目前激光治療血管瘤隻能解決其中一部分問題,這是血管性病變本身的結構所決定的,也是激光技術及其輔助方法(如光敏劑等)發展到目前的狀態所決定的。
(二)激光除皺術後色素沉著問題
激光除皺術後色素沉著問題是激光除皺術發展的最大障礙,雖然現在發明了很多防治色素沉著的藥物,在手術前後用藥可以防止或減輕部分色素沉著,但沒有一種方法或藥物可以完全避免或完全治愈色素沉著。色素沉著問題和激光治療本身沒有必然的關係,其他治療如皮膚磨削手術或皮膚外傷等同樣存在嚴重的色素沉著問題。色素沉著的嚴重程度主要和皮膚色素細胞類型分布和皮膚損傷的程度有關。皮膚色素細胞的類型及分布主要和人種有關。在同樣的皮膚損傷情況下,一般白種人的色素沉著很少,而黃種人的色素沉著很多。同一人種,如黃種人,無論用何種治療方法,隻要損傷到皮膚一定的細胞層次,就會有相應的色素沉著出現,和治療方法沒有必然聯係。激光除皺術目前麵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保證一定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對色素細胞的損傷,包括用冷凍降溫的方法降低局部溫度,縮短激光脈寬以減少熱弛豫時間,改變激光的波長以增加對色素細胞的選擇性等。另一方麵是,研製出更好的控製色素沉著的藥物並用於臨床。總之,激光除皺術後色素沉著問題目前不可能完全解決,臨床應用時隻能選擇不易發生色素沉著的病例並且控製治療時損傷的程度。
第四節激光治療技術
一、激光治療皮膚色素性、血管性疾病
(一)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種侵及麵部三叉神經第1支、第2支分布區域的褐色或青灰色的皮膚斑狀損害。病變區皮膚呈大片的青褐色,嚴重影響容貌。日本太田正雄於1938年首先報道。太田痣的發病原因不明,為先天性色素代謝性疾病,多數患者在出生時即有較明顯麵部皮膚色素改變,也有在生長發育期由於某種誘因而出現麵部黑斑。
1.臨床表現病變區的皮膚表現為淡褐色、青灰色或藍褐色的斑片狀色素改變。一般無明顯浸潤跡象,但隨著年齡的增大,皮膚病變顏色會明顯,麵積會漸增大,亦有少數病例病變區有呈略微隆起的在色素斑中散在的大小不一的結節。除皮膚色素改變外無其他自覺症狀。太田痣常發生於單側麵部,沿三叉神經第1支、第2支分布,如分布於眼眶周圍、穎部、額部、顴部和鼻部等處。較多病例中在同側的鞏膜也可有淡藍色斑片。斑片狀色素改變偶見於結膜、角膜、視網膜以及口唇、上齶、咽、鼻咽部等。臨床上太田痣發生惡變者極為罕見,但偶可在脈絡膜、虹膜、眼眶或腦部並發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
太田痣的病理改變一般比較典型,在病變區皮膚的真皮中部可見樹突狀黑色素細胞,病變亦可累及真皮淺層或皮下脂肪組織。黑色素細胞數目較多,但內含黑色素量不等,胞體伸長呈梭形,散布於膠原束間。在稍隆起或有明顯浸潤的皮膚病變區組織中,真皮內的樹突狀黑色素細胞明顯增多,近似藍痣。
2.診斷太田痣的診斷在臨床上並不困難,因該症一般具有比較典型的臨床表現:出生時或稍晚發生;多發生於麵部單側,沿三叉神經第1支、第2支分布,可累及眶周、顳部、額部、顴部、鼻部和鞏膜等不同部位;色素損害為淡褐色、青灰色或藍褐色;無自覺症狀。
3.一激光治療本病的治療目的是解決皮膚美容問題,解除患者內心的煩惱。太田痣的治療一直比較棘手,到目前為止試用了許多治療方法,包括表麵及皮內幹冰壓迫法、液氮冷凍法、皮膚磨削法、皮膚移植法及二氧化碳激光法等但治療效果一般,且常常導致瘢痕形成、色素異常等較嚴重的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