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沒登基之前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這天,寶親王私訪山東辦完了案子,帶一名侍衛遊大明湖。傍晚,突然霹雷電閃地刮起大風下起大雨來。主仆二人忙靠岸,結果遊船也翻了,正巧遇上采藕船家父女二人,把他們救上船。
大明湖畔,三間茅屋中,寶親王主仆穿著農家便裝,邊吃邊與這船家聊起家常。這船家姓夏,是個不得誌的秀才,妻子亡故,隻有一個女兒叫雨荷。夏先生以教書為生,常與女兒到大明湖中采蓮藕聊補生計。今天,暴風雨中救出兩個外鄉人。寶親王隻道是京城來濟南做買賣的,對夏氏父女相救深表感謝。從言談中,雙方都覺得對方不是像自己說的那樣。夏先生不是一般的教書先生,其女兒也非一般的農家女,而是兩個很有學問的人;自言京城來的商人,也不像普通商人,透出英雄氣度,且見識非凡。
沒想到,第二天早晨,這主仆二人發燒得很厲害,臥床不起。侍衛隨身帶的銀子也交給夏先生為其料理。夏先生和女兒對二人的照顧無微不至。三天之後,侍衛先好了,這主子仍臥床調養。一住就是七八天過去了,寶親王身體也恢複了。這天命侍衛進城準備一下好回京。夏先生去塾堂教書去了,隻有寶親王和雨荷二人在家中。因為這段時間的接觸,相互印象很好,且也隨便。
雨荷端茶進來,道:“請客官多喝幾杯茶吧!回京後再也嚐不到這僻鄉野味了。”
寶親王仔細一看,雨荷今天略施淡妝,光彩照人,一種自然的美展現在眼前。寶親王這時才覺得應該與小姐好好談回兒話,但又不知說什麼好,想了想,遂問道:“小姐可知這湖為什麼叫大明湖?”雨荷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看看寶親王,一笑道:
一人君是大;
日月光為明。
寶親王一聽,好厲害,沒有回答他提出的實質,卻道出一副組字對聯來,上聯“一”與“人”組成“大”字;下聯“日”與“月”組成一個“明”字。遂哈哈大笑道:“回答得妙!”又問:“湖中水從何而來?”雨荷笑道:
大河濟水;
明月來光。
又是一副嵌“大明”的對聯,同時把水的來源也回答了,是黃河之水補濟而來的。
這時的寶親王被雨荷的文才折服了。遂讓雨荷取出筆墨,即興畫就一幅“煙雨圖”,畫麵是大明湖荷花,遂落款“寶曆”,蓋上刻有“長春居士”字樣的印章。
二人談得很投緣,一個23歲的相貌軒昂的小夥子,一個18歲的才女,加上十來天的病榻前接觸,這時,二人已心照不宣,兩情相許了。
近中午,侍衛回來了,帶來一輛大馬車,卸下不少東西,都是寶親王吩咐給夏家的謝禮。
雨荷跑去叫回父親,這夏先生驚喜萬分,重新擺宴款待這位青年貴客,並知道這位貴客叫艾寶曆。
之後,寶親王又住了一段時間,夏先生也察覺到女兒與其相許了。不知不覺一個月過去了,寶親王要回京,臨走之前告訴夏家父女,過一段時間一定來接雨荷進京。夏先生和侍衛有意識讓親王與雨荷二人相敘分別之情。雨荷含情脈脈地說道:
夏雨來時,魚把荷兒權作傘;
一語雙關,“魚”作“汝”,意為:因為遇大雨相識,你這位京城貴人把我夏雨荷當作臨時的傘罷了,回京後可能就把我忘卻了。
寶親王一聽,知其意,隨口吟道:
紫薇盛日,屋迎鴿子早還家。
“屋”作“吾”,“鴿”為“格格”,意為待到紫薇花盛開之日,我來迎娶你這個格格早日還家。
夏雨荷聽後心中高興,偎依在寶親王懷裏,流下了既幸福又難分難舍的熱淚,盼望早日與這位王爺夫君團圓。
二人親昵一陣子,寶親王把隨身用的折扇給了夏雨荷作紀念。
且不說寶親王與侍衛順利回京。
這天,夏雨荷的父親偶然看到了寶親王留給雨荷的煙雨圖和折扇,這折扇上還有一首詩:
雨後荷花別樣紅,
山光水色互交融;
大明湖畔人情好,
泰嶽峰高聖澤濃。
癸醜秋大明湖畔弘曆(印)
雨荷的父親一看這落款嚇了一跳,又驚又喜地問女兒:“這艾公子到底是誰你知道嗎?”一頭霧水讓雨荷不知如何回答。父親指著折扇上的印章給雨荷看,這時才看清“弘曆”二字。雨荷此時才知道自己以身相許的艾公子竟是當今皇子寶親王!父女倆是喜還是憂,相約要守口如瓶,並搬了家。
第二年,雨荷生了個女兒,根據寶親王那句“紫薇盛日,屋迎鴿子早還家”給女兒取名“紫薇”,盼望有朝一日寶親王能接母女“早還家”。雨荷父親見自己女兒未婚生女,又急又怕又上火,不久生病離開了人世。
兩年後,弘曆登基做了皇帝,國號乾隆。雨荷天天苦等,不知當今皇上還能否想起這一段民間情緣?
十六年後,引出一段“還珠格格”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