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聽歌(1 / 1)

用心聽歌

獨自在家的時候,我愛打開收錄機聽歌,那些熟悉的旋律如清溪一般漫過心田,緩緩地穿越在我情感的空白地帶。音樂使人調整情緒、豐富生活,它是人的精神港灣。

流行歌曲中有很多精品,它們都曾讓我心有所動,情有所感。一曲《我的中國心》雖然已吟唱了多年,但每一次聽到都能感覺到一股激流在血管中奔騰所引發的振奮;《霧裏看花》也很耐人尋味,優美的旋律層層地剖析了一個生活哲理,讓人聽後不由自問:世事複雜,我能否借得一雙慧眼,把這如霧的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作家王蒙在一篇隨筆裏說,憂傷是歌曲的靈魂。多愁善感的我喜歡憂傷的歌,憂傷令人深思,詞曲中有作者從心靈深處流出來的關於人生、關於生活感悟的滴滴清泉。當心中的話無法用言語表達盡致時,才有了歌,有了情不自禁地詠歎。

歌有時是一種氛圍,一種情緒,它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它所到之處,相知的靈魂便會因震顫不已而發出無可名狀的快感和共鳴。

我很喜歡用這種方式靜靜地用心聽歌,我認為這是真正的聽歌。那種設在體育場館的商業性演唱會最去不得,眼花繚亂的氣氛;聲嘶力竭的吼叫,很難說讓自己的靈魂在接近些什麼。

聽歌,好似接受一次精神洗禮,即使不能煥然一新,起碼也可局部調整。有時麵對著瘋狂的追星族和發燒友,我很困惑,一首歌的好壞和演唱者的身高、屬相、星座,甚至是哪個地方的人有什麼必然的聯係?套用錢鍾書先生的幽默,既然雞蛋的口味好,就不必再去打探生這隻蛋的雞的長相和體貌了。

生活中無歌肯定是一個缺憾,一個珍藏了許多好歌的心靈,是不會輕易被人世間陰影寒冷所吞噬的。世上的人追索千種萬種,終究是為了活得更滋潤些,更圓滿些。至於我自己,現在比較接近實際的做法是:寫作之餘,用心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