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遠逝的歲月(1 / 1)

觸摸遠逝的歲月

最明確地感知歲月無情的時刻,就是你麵對的是一個表情有很多的呆滯、動作十分遲緩、語言也不怎麼流利的老人,而他手中捏著的卻是一張年代久遠的老照片,很舊,而且泛黃,但上麵的人像卻年輕、倜儻、俊美。然後,他告訴你:這就是我年輕的時候。看看老人,再看看照片,你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你很不情願把兩者看作一體。然後你就會再看看老人,再看看照片,然後,你就會一遍又一遍地說:那時你多年輕啊!年輕的你多好看啊!因為誰都不忍心說:現在的你多麼老啊!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接觸了很多老人,看了他們很多的老照片。麵對老人和照片,我會很強烈地感覺到,人是脆弱的,歲月是強硬的。照片上的人無論有過怎樣的豪情滿懷,怎樣的風華正茂,怎樣的奇異凶險,最終的主題歌幾乎都是一樣的沒有創意。因為衰老不可避免地來臨了。我很願意看這些陳舊的照片,很願意從他們的表情去猜測他們的想法,從他們的服飾發式去延伸他們的起居習慣,從眼前的結局去想象先前的過程,從身邊這個平靜的老年去承接以往那個不平靜的青年,而這種承續常常是無法連貫的,因為生活在此刻的你對於已逝的歲月無論怎樣的想象都是蒼白無力的,那些離你很遠的歲月僅屬於經曆過它們的老人。

還有的人,留在照片上的人,在還不怎麼老的時候就已經逝去了,能夠為他們做一些生存和生命解釋的是尚存人世的他們的親人。隨著時光的進行,能夠解釋老照片上的人像和故事的人會越來越少,存在就變成了不存在,就變成了虛無。現在早已沒有了族譜家譜這一說,我們前三代以上的祖先我們是不認得的,連名字也不知道叫什麼。人的命運大致都差不多,如同古代人和現代人在生存智慧上沒有根本的區別。

在剛見到彩色照片的時候,大家都是很興奮的。如今這種興奮卻隨著它的千篇一律萬家一致而降低為零。形式也會泄露歲月的情節。老照片的顏色、尺寸、紙張形態都恰到好處地將歲月的循環更替自然地顯露出來,使我們感到它應當是這樣,它隻能是這樣。再過去幾代人,各家各戶保存的家庭影集都是一樣的大小,一樣的色彩,翻看的人會不會有一點點失望?會不會抱怨他們的先人比較乏味?

一位作家曾說過,既然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古代而感到遺憾,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為了我們不能生活在未來而感到悲傷。但是我們還是會為我們將有一死而感到難過,因為我們將要離開的是一個我們曾經感知過的世界。正是這個“曾經感知”使我們願意去體會那些已往的歲月,體會那些老人和老人年輕時的故事。而他們的日子將是我們的日子,曾經照耀過他們的陽光今天依然照耀,並將繼續照耀下去。江河萬古流,沒有人會一直生活。

照片是對時光最大值的收藏,是凝固的歲月,它告訴人們:我曾經是那樣的,那樣的模樣,那樣的神態,那樣的夢想。所有的老人都是由年輕人變來的。照片是一件物品,物品可以比人保留更長久,或者一直保留下去,如果給予特別的關照。相比起來,人,真的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