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學生談詩歌寫作(1 / 2)

與中學生談詩歌寫作

一、詩歌蘊藏在平凡生活中

有些同學對詩歌的欣賞和寫作有濃厚興趣,喜歡讀詩、寫詩,希望用詩歌頌揚可愛的祖國,謳歌偉大的時代,讚美嶄新的生活。可是提起筆來,又感到周圍的生活太平凡,沒有什麼可寫,難以找到入詩的題材。

其實,生活在祖國騰飛的新時代,處處有詩。生活在培育人才的搖籃——學校,同樣有詩。之所以感到無詩可寫,是因為不善於在平凡生活中發現詩意,提煉詩意。

寫詩的題材,既可以來自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也可以來自充滿詩情畫意的平凡生活。隻要我們善於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發現詩意,就一定能找到寫之不盡的好題材。我國已有好多中、小學生出版了自己的個人詩集,他們的作品寫的都是學校題材,誰說學校生活無詩可寫?課堂攻讀、圖書館閱覽、操場競技、晚會歌舞、假日郊遊、山頂野餐、湖濱劃船、江河暢遊……何處無詩?

最近,筆者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一首描寫學生上地理課時看地圖的詩,題目就叫《當我打開祖國的地圖》:

當我打開祖國的地圖/就像捧起媽媽的照片/祖國媽媽多麼美麗/她有那麼多江河和高山/祖國媽媽多麼健壯/她有那麼多森林和油田/祖國啊/親愛的媽媽/你的笑容留在我心間

當我打開祖國的地圖/就像捧起媽媽的照片/祖國媽媽仿佛在說/盼你把荒山建設成花園/祖國媽媽仿佛在問/何時把金橋鋪架上藍天/祖國啊/親愛的媽媽/你的召喚我牢記在心間

學生看地圖,是學校生活中極其平凡而又常見的生活細節,最容易被人忽視。缺乏生活洞察力、感覺遲鈍、不善於用藝術眼光去發現詩意的人,是發現不了這一題材的。

可是,現在作者不但寫了,而且寫得比較成功。作者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把祖國地圖比作母親的照片,從地圖看到了祖國母親的美麗和健壯,聽到了祖國母親的期待和召喚,抒寫了年輕一代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崇高理想和雄心壯誌。作者巧妙地用看地圖這個“小題材”,表現了愛國主義的重大主題,寫得形象生動、親切感人。既無平淡、瑣碎之感,又無標語化、口號化之嫌,而是使人看到了從生活深處打撈出來的一顆藝術珍珠。

二、寫詩要有獨特的藝術構思

具有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是一首好詩的必備條件。富有新意的作品,耐人尋味,百讀不厭;構思落套的劣作,過目即忘。一個有經驗的詩歌作者,當他構思新作時,必定把描寫和抒情的焦點,放在別人沒有描寫過、表現過的節骨眼上,積極尋求新穎獨特的構思形式和表現手法,努力排除一般化的描寫。

不少同學學習寫詩,都為構思落套而苦惱,希望別人教給他構思的“妙法”。筆者以為:藝術上的獨特構思,就像科學上的發明創造一樣,隻要勤於學習,勇於創新,就一定能夠寫出意境清新之作。學習藝術構思方法,沒有捷徑可走,卻有規律可循。所謂獨特的藝術手法,就是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去表現作者對生活的獨到的體驗和思想上的獨到見解。生活上、思想上沒有獨到體會和見解,藝術構思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法寫出有生命力的作品。獨到體驗、獨到見解和獨特構思,是三個互相依存的孿生兄弟。

筆者在報刊上常常讀到一些中學生寫的具有獨到生活體驗、獨到思想和獨特藝術構思的詩歌佳作。例如一位叫惜芳的同學寫的《給黃河》一詩。這首詩不同一般人把黃河當作母親哺育兒女的搖籃來描寫,而是把黃河寫成一條“父親的河”:

麵對著你,我想/你有母親溫柔的愛撫/你有母親親昵的呼喚/你有母親毫不吝嗇的給予/但你更多的是/父親的剛健,粗獷/雄渾,豪放/你那深沉的怒吼/不正是父親對兒子的呼喚/你那渾厚剛健的肌體/不正是父親寬大、有力的臂膀/你那桀驁的性情/不正是父親剛強的氣質/你富有的是威嚴的父愛/你,黃河/━━父親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