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來如果真的有人能夠才到這種程度,也就不必局限於非要走哪條道路,甚至自己都可以開辟一條道路成神做祖也不定。
就如同巫師文明最初期時代的那些巫師們一樣。
話題回轉過來,在巫師文明誕生初期,巫師力量體係中還沒有巫師結晶這種東西。而在那時候的巫師群體中,除了晨星級別以上的巫師能夠掌握賦巫術外,在低級巫師層次中,也就隻有主要開血脈之力的血脈術士們,才能勉強掌握賦巫術。
其實在當時就連那些血脈術士們掌握的也算不上賦巫術。
就方言所知,巫術在最早期,其實並非是現在的模型結構樣式,而隻是一個單獨的巫術符文。
那時候的巫師們在施法時,一般隻需要一個很簡單的音、符號,就能與自然界中的各種規則產生共鳴,然後形成威力可怖的巫術效果。
但這些看似方便簡單的施法方式,卻不是普通賦的人可以做到的。除了要求巫師們必須具備足夠的精神力外,還得有著非凡的悟性、能夠領悟巫術符文中所代表的規則才行。
當然,這裏的領悟規則並非是真的要求巫師完全領悟一條規則,隻需要領悟一絲規則的皮毛、能夠引自然界中這種規則的共鳴即可。
但即便如此,這種施法方式的要求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要知道,這可是規則!
即便是在對規則研究最深的神靈力量體係之中,能夠領悟一絲規則的存在,也都可以被稱之為“傳奇”了。
由此對比,足以看出巫師文明在最初期,對賦要求的嚴苛。
不過隨著巫師文明的展,巫師們也現了最初那種施法方式的具現性。與修行者基數眾多的其他力量體係相比,巫師的力量雖然強大,但太過於嚴苛的賦要求卻嚇退了無數的人,使得巫師力量體係在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幾乎沒有什麼展。
後來經過巫師先賢們一代代的努力,巫術終於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巫術的精華雖然還是與當初一樣,都在那些巫術符文之上,但這些巫術符文卻已經與最初的那些巫術符文不同。
最初的那些巫術符文,都是直接是地間各種自然規則的具現化,不論是領悟的難度還是威力,都是一等一的強。
而現在巫師世界流傳通用的巫術符文,卻是在最初那些巫術符文的基礎上又再次簡化多次後的結果。
這樣一來,雖然單個的巫術符文威力大大下降,但領悟和操縱的難度卻也下降了許多。現在即便是個初學者,隻要按部就班也能揮出巫術符文的一些效果。
而最讓方言為巫師先賢們的智慧讚歎的是,雖然單個的巫術符文威力下降,但巫師先賢們卻明出了巫術模型這一特殊的結構。
通過對不同巫術符文的組合,巫師不僅可以靈活的調整巫術的屬性,還可以根據需要,用增添和刪減巫術符文數量的方法來控製巫術威力的強弱大。
也就是在這時候,“巫師學徒”這一等級才真正在巫師力量體係中被確認了下來。
在巫術模型出現之前,巫師世界中雖然也有巫師學徒的法,但這裏麵的學徒還真的就是“學徒”而已,他們根本沒有一丁點的施法能力。
因為在當時的巫師世界中,即便最簡單的巫術,也要達在達到正式巫師的境界後才能施放出來。也就是在巫術模型出現、這世界上有了零級巫術後,巫師學徒才真正擁有了施法能力。
而了這麼多,那又與賦巫術有什麼關係?
其實,賦巫術的原型在巫師文明最初期便已經誕生了,但那時候的賦巫術,幾乎都隻限於出現在那些擁有特殊血脈的巫師身上。至於其他的,比如修行元素之道的巫師,卻是沒有這種特殊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