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黑暗降臨瀛洲島,但跟平時不同的是,今天的瀛洲島終於出現了燈光,不管是東都建設地的工人們居住的活動板房,還是碼頭、不管是原住民的窩棚、還是新移民的木屋,包括街道上所有的燈光都在夜裏點亮。
安德烈是一位二戰時期飄流到島上的一位美國軍官的兒子,他娶了一位島上原住民的女兒為妻,生下了三個孩子,二子一女,現在年齡最小的也已經二十七歲,年齡大的也三十多歲,也都娶妻生子了。這樣大的家庭也算是島上的一個大家庭了。
一家數口人住在三個窩棚裏,在俄羅斯鬼子統治時期,一直是倍受欺淩,連平常的海魚都不允許吃。自從建業皇帝登基以後,生活水平直線提高,首先是一大家子人都找到了工作,還分到了一些土地,每天可以吃飽飯,而且可以吃到肉和魚,之後是政府承諾將在年末以前給安德烈一家準備四套房子,每個小家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當然,政府會隨之扒掉現在的窩棚。現在又給供應上了電燈,在以前晚上沒有燈的時代,都是靠油燈和蠟燭照明,很多人舍不得買燈油隻好天黑以後就睡覺。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可以說,島上的原住民條件是比移民們要強許多的,必竟移民們沒有土地,隻能靠工作來養活自己。
安德烈家的窩棚外,支了一張小桌子,窩棚上掛著一麵明國國旗,在明國,不光是每家每戶,包括每個商家都由政府發了一麵國旗,明國中書省要求凡逢皇帝生日、重大節日等,明國國民必須家家懸掛國旗,以示忠誠。
此時正是夏夜,安德烈一家人都在外麵乘涼,小孩子們則好奇的觀察著外麵的路燈,孩子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燈泡,感到很新奇,安德烈的小孫子還反複的拉動開關,直到被爸爸喝止。
“多麼明亮啊,以後再也不用點蠟燭了。”安德烈的妻子說,
“這電燈可比蠟燭亮太多了。”安德烈道。他家對麵的路燈是一件白色的節能燈,根據中書省最新討論並頒布的進口燈具法令規定,凡政府采購進口的電燈必須是LED燈,同時宣布將效仿以色列,打造全球第二個全城公共照明采用LED燈具的城市,今後,明國瀛洲包括玄島和填海區域在內的行政區所有公共場所、公共建築、政府辦公樓、學校、公園以及街道的照明器全部為LED燈具,以節約80%以上的用於公共照明的供電成本。這樣做的話,未來通過LED照明所節約的資金將被用於能源效率、基礎設施和水利等相關的項目中。
“不過聽說以後要交電費了,不過希望價格不要太貴。”安德烈的妻子道,“聽說9月份小學就要開學了,我還不知道學費要多少錢,公公說我們得給孩子報名去上學,不能讓孩子跟著我們種地。”
“那未來家裏的地可是沒有人種了。”安德烈擔心的是土地沒有人繼承。
“你啊,就是沒腦子,我們可以騁人種呀,或者把地租出去,不能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力啊,你看隔壁新搬來的姓閻的小夥子,人家就是有文化,還會外語,現在在國務院工作呢。”
“啊,我想起來了,是那個華夏人吧。”安德烈想起一張華人的麵孔來。
“是的,一個人出門在外也不容易。”安德烈妻子道。
“你去把咱們家晚上蒸的包子去給送去點吧,咱們吃不了也是要壞掉。他可以當做早餐吃。”安德烈對那個小夥子印象不錯,甚至有的時候想把小女兒嫁給他,安德烈小女兒的丈夫被以前統治小島的俄羅斯人殺掉了,也許這兩個人可以成為一對兒,那可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