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曲雄壯的交響樂
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總裁,《I LOOK世界都市》、《SEVENTEEN青春一族》雜誌出版人,《名牌世界·樂》雜誌策劃人,並著有文集《我的非正常生活》。
畢業於華沙學院並獲學士學位。具有近十五年國外工作經驗,與美國、歐洲的實業和金融界的高層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係,並多次在他們對華投資進行的策劃、執行等服務中起到重要作用。
夕顏/文
一個SOHO現象
要想徹底了解洪晃的家居感覺,必須首先了解這個名詞:SOHO。
——由藝術家對廢棄場所進行再創造,先吸引文化交流中心、畫廊等藝術機構,再聚集商業產業,如餐飲、服務業,漸漸興起娛樂業,最終帶動當地房地產業熱。這樣的現象在紐約、柏林、倫敦等城市都出現過。798工廠藝術區剛剛興起的時候,《紐約時報》曾驚稱:“北京東郊出現當代藝術SOHO區”。
“798”廠房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由前蘇聯援助、德國設計建造而成的。據了解,“798”工廠與周邊工廠重組後進行出租,半年前一家香港出版社駐京聯絡處和日本東京藝術畫廊率先入駐,現在入駐者包括著名雕塑家隋建國、當代藝術家黃銳、用實驗手法與大眾媒體成功結合的當代藝術家趙半狄等,已出現設計、出版、展示、演出、藝術家工作室等文化行業,也有精品家居、時裝、酒吧、餐飲等服務性行業。短短半年,在外界不知不覺中,“798”空間已凝聚中國頂尖的當代藝術與文化。
洪晃的家就處在這樣一個先鋒的人文環境中。
有五個區域的客廳
從外觀上看,洪晃的家和周圍的廠房沒有什麼兩樣——長滿爬山虎的紅磚外牆,灰色屋頂。稍有區別的,是大門換成了精致的防盜門。走進去,是水泥地麵白灰牆,樓梯扶手是木質的。這個式樣,正如同我們所熟悉的許多老式的辦公室。逐級走上樓梯,赫然一幅潑彩的油畫——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整個居室內掛了一組同樣風格的油畫,都是出自這個居室的主人之一、同時也是整個家裝的設計者楊小平先生之手。
走到二層,從一個沒有門的門洞徑直走過去,是視野開闊的客廳。頭腦中瞬間閃出一個幾乎從來不曾跟家居聯係到一起的詞彙:雄偉。對,正是這個詞。
首先是高度。當一個居室高度超過3米,那麼人在整個空間裏麵就變得渺小起來。這樣一個高度不是一個普通的家所能承受的,它會讓許多人因此而膨脹。主人卻很瀟灑地用了40盞白熾吊燈,一律用了最普通的白色燈罩,然後分四列一一排開。這也是客廳顯得雄偉的第二個原因,這樣的燈光顯得強硬而氣勢恢宏。當然,客廳一角的“鐵樹燈”也格外搶眼。楊小平獨出心裁地把鐵鏈焊接在一起,形成樹的枝椏形狀,再用電線從鐵環中纏繞糾結,串上一個個燈泡。燈亮的時候,就讓人不自禁地想起那句詩:“火樹銀花不夜天。”再近看,發現“樹上”居然還攀附著各種“昆蟲”,一派盎然生趣。
客廳雄偉的原因之三是它的大。首先是麵積大。一個客廳被各種沙發、座椅分隔成若幹區域:最深處的安靜區域,牆上一幅碧綠荷葉圖,使整個氛圍一下子寧靜起來;向右是一個酒吧區;向前則是一個主要的會客區,被許多沙發圍簇著;再向前,左邊是一個休息區,擺放著一個可以躺下來的沙發;正前方則是一個床榻,上麵擺著紅木小桌,不論飲酒品茶,或是閑來打牌都優哉遊哉。這個客廳被不經意地劃分成了五個區域,卻絲毫沒有擁擠之感。其次,是客廳裏麵的家具大。先是可以隨意轉動的四扇屏風——用方形鋼管焊接成四個長方形的框子,再把白色板材嵌在框子上。這屏風究竟有多大?隻要四個字來形容就了然:頂天立地。小平告訴我們,這四扇屏風原本是想作為畫板,許多畫家朋友們來到這裏可以即興揮毫潑墨。屏風將客廳和餐廳隔開。餐桌椅同樣是小平自己親手做的——真納悶他居然樂意親自動手做這些工匠活兒,而且完全是一種樂趣。碩大的餐桌可以圍坐18個人,連同周圍的椅子,統統用白色的桌布和椅套,有如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