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個黃四郎!登上石麵,一聲長嘯,開始吸氣運功。氣運足了,渾身便似篩糠般的打抖。先提起右腳,從從容容跨將出去。然後是左腳……當右腳再次提起時,站在前排的觀眾便清楚地瞧見:石盤上確實留下一個深深的腳印!
以後每踩出一個腳印,便激起一陣叫好聲……黃四郎赤腳在石上走完一圈,便撲地跳下來,又將這石高高舉起,好讓所有的人都看清石上的腳印。
如果在場的赤腳徒眾裏沒人再會石蓮花功,或者功夫不及黃四郎那麼深,那麼赤腳門掌門人的位置算是有主了。可是且慢,又有一條好漢跳出,他就是第一個走過鞋匠麵前的那位壯士。
黃四郎朝那壯士一抱拳:“尊姓大名?有何見教?”壯士說:“我叫花甲子。”他指一指滿是腳印的練功石,“我想試一試它是真是假。”黃四郎忙說:“剛才試過了。”“可隻試了一麵呀。”花甲子冷不防伸出二指,去那腳印之間一剜,竟剜下白生生的一塊來!
人群立刻轟動起來。
隻見花甲子把那塊東西握在掌中搓了搓,搓成個圓球,又用這圓球左捏右捏,很快捏成個鴨子的形狀。
大家傻眼了:“這石頭……怎麼是軟的?!”花甲子說:“這是山中挖出來的白泥,粘在石上,看上去跟真石頭差不多。”“該死的,咱們上當啦!”“揍這個騙子!”一片怒吼聲中,黃四郎趕緊溜走。
又有人對花甲子喊道:“花甲子,你的功底想來不淺,也給大家亮亮吧。”花甲子便說:“我自小投身赤腳門下練腳,總想著怎樣才能練出點名堂。這兩年我琢磨出一套功夫,赤腳門的前輩們都沒練過的,叫做‘以腳代拳十八路’。”“好哇,好哇,倒要看看怎樣個‘十八路’!”眾人退後幾步,讓出個寬寬的場子。那花甲子脫了外衣,露出裏麵十分利索的緊身裝束,叫聲:“獻醜了!”便一個倒紮虎栽下去,竟用雙手穩穩地站住。接著,兩腳向前合攏,作揖一般朝著眾人拜了幾拜,引起一陣笑聲和掌聲。掌聲未落,隻見撐在地上的雙手嗖地躍起,那雙腳左右舞動,迅捷淩厲地亮出一招。
在場的行家全都認得:“這是少林拳!”這真不容易,雖然是手腳倒置,但一招一式俱按少林拳經,挺像那麼回事的。
可是才走了幾招,花甲子的身子搖晃起來,兩隻撐在地上的手發軟發虛,“步法”立刻亂了。
眾人議論道:“這後生太逞能了。什麼十七路、十八路,口氣不小,功力卻不濟,出醜隻怪他自己……”但有人反駁說:“你們才出醜呢,連醉拳都看不出來?”大家定神一看,花甲子亂得有章法,晃得有名堂,確實是地地道道的“醉八仙”。瞧,“何仙姑懶臥雲床”,“韓湘子紫燕雙飛”……
第三路——鷹拳;第四路——猴拳;第五路——螳螂拳……路路神似,拳拳逼真,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等這十八路拳演練完畢,花甲子翻身跳起,朝大家端端正正行個禮。大家憋足了勁正要拍手,有個人走出來說:
“慢點拍手!”大家不明白:“為什麼要慢點拍?難道花壯士的‘以腳代拳’不精彩麼?”那人說:“光好看沒有用,要想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靠這些花架子不行。”花甲子沉不住氣了:“請問大名?”那人便道:“我原來的名字不好聽,叫皮阿狗。後來本事大了,江湖上送我一個響亮的諢名,都叫我皮榔頭。”花甲子又來個翻身倒立,大聲說:“既這麼說,我倒要領教領教,看到底是榔頭還是饅頭?”於是皮榔頭擺出迎戰的架勢——半蹲著身子,一手叉腰,一手伸開。
花甲子納悶了:“這算哪一招?”皮榔頭解釋說:“這叫‘茶壺’,我師傅教我的。我這條左臂就老是叉在腰裏,單憑這隻右拳便能克敵製勝。”花甲子冷笑一聲:“別吹牛了,小心著‘拳’!”左手進一步,起右腳朝皮榔頭心窩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