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鄱陽湖畔與星子揚瀾隔湖相望的都昌,有一片起伏的沙嶺。一座臨湖的沙丘旁,矗立著一座大廟,廟裏供的不是菩薩和諸神的塑像,而是一隻巨大的大頭黿,即鱉。
這隻大鱉的塑像後,立著一塊高3米、寬1米的石碑,石碑上刻著“威震鄱湖定江王”七個大字。兩旁對聯是:
千百年風貌頌吾王功德,
九萬裏威靈平蠡水風波。
那隻大鱉昂頭對著廟門外的鄱陽湖,氣宇軒昂,過往的船隻至此,都恭恭敬敬地燃放香燭爆仗。人們都稱此廟為老爺廟,即定江老爺廟。
老爺廟內為何要供奉這隻大鱉呢?鄱陽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上大戰時,陳友諒的戰艦一炮擊碎了朱的座艦,朱元璋落水掙紮,眼看就要喪命。忽然從湖裏浮出一隻巨頭大鱉,將朱載往岸上逃命。
朱元璋脫險後,戰勝了陳友諒,3年後入主中原,當了皇帝。為報答巨鱉的救命之恩,他在此為鱉建了這座老爺廟,並封巨鱉為定江王,享受過往船家的祭祀。老爺廟那隻大鱉救過朱元璋的命當然是後人杜撰的神話,但幾百年來,過往的船家每當舟行至老爺廟前,都要燃放鞭炮,水手們那虔誠謹慎之心態,卻是真的。
因為千百年來,在這一帶水麵船毀人亡、葬身魚腹的悲劇不計其數。此片水域之神秘莫測,一般的帆船自不必說,就是來來往往的輪船經過老爺廟門前,也顯得分外小心,猶在刀叢中覓路。
為了乞求行船安全,這一帶的水手與漁民還常常親往老爺廟進香、放銃,供上祭品,在廟門前斬殺雄雞,廟門外那對石獅上終日雞血淋漓。
近年來,這一水域獨特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不少人為它大費筆墨。新聞媒體的渲染與傳播使老爺廟水域更是被說得神秘莫測,有人稱它為鄱陽湖上的“百慕大”,也有人說它是鄱陽湖上的“魔三角”。其實老爺廟水域行舟的危險性是由這裏的地理位置、季節氣候、水文狀況等因素決定的。
這片水域位於鄱陽湖咽喉地帶,北部是星子湖口40多千米長,寬僅3~5千米的狹長水道,西北部是連綿起伏的廬山諸峰,它的東南部則是地形開闊、植被稀疏的沙丘。由於這特殊地形形成的“狹管效應”,使風行至此風速猛增,一般都要比周圍陸地大3~4級。
這裏全年8級以上大風均達163天。夏天時,兩岸沙丘與湖麵溫差很大,常常會形成破壞力極強的龍卷風和暴風雨。
1985年8月3日下午6時,一股“水龍卷”掃過湖麵,將老爺廟西南星子新池水域的兩條船高高舉起,將其中一隻從10多米高的空中摔下摔成碎片,卻將另一船輕輕地從湖內放到圍堤外,木船安然無恙。
老爺廟水域多災多難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此處水文情況複雜,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5河流水在這裏交彙,水流紊亂,流速變幻不定,險象叢生。水中不斷形成漩渦與暗流,使行船至此,須倍加小心。
現在,這裏已成為航行旅遊探險的最佳水域,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尋求刺激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