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住院的這兩,薑時宇用實際行動給了買買買最大的支持。
薑時宇二十四時守在醫院。
因為買買買不願意相信薑爸爸和薑媽媽會同意薑時宇在現在這個時候宣布和她訂婚。
薑時宇在宣布完即將訂婚的消息之後,還讓自己的爸爸媽媽來醫院看了買買買一趟。
買買買有想過,薑時宇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和他的爸爸媽媽,要是不同意他和買買買訂婚,他也去吃一瓶藥。
事實上,薑時宇和父母的商量是非常理性和平和的。
薑爸爸和薑媽媽回到國內之後,發現買氏的事件升級,肯定是有過猶豫的。
薑時宇趕回家,找他的爸爸媽媽商量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他必須要按照原計劃和買買買訂婚。
薑家的事業,發展地順風順水的,並沒有什麼需要聯姻以求更好發展的需要。
薑時宇就算是娶一個普通人家的孩,薑氏夫婦也不會反對。
現在麵臨的問題是,外界普遍都認為,買氏是比“普通”這兩個字要慘烈得多的情況,買海洋夫婦不會過,買氏就會變成一個無底洞。
包括買買買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薑時宇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找了很多買氏的資料。
買氏大部分產業,都是實業。
就算買海洋和安淑儀永遠都不回來,就算所有的責任都在買氏,就算買氏被徹底查封,買氏也不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爸爸媽媽不是不相信你的話,買氏現在處於風波的中心,你就算是要和買買買訂婚,你也要等到這件事情過去之後,是不是?”薑氏夫婦認為,這麼短的薑時宇的調查可能不夠詳細。
“我能等,但是買買買等不了那麼久。她會崩潰。她一崩潰我也會跟著。如果我錯過了這一次機會,她可能永遠都不會再願意和我走在一起。”薑時宇從幼兒園就開始被買買買罩著,他很了解買買買的行為模式。
薑氏夫婦還是覺得沒有必要非要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走到風暴的中央。
但他們還是被薑時宇接下來的話給服了。
薑時宇:“如果買氏的情況糟糕,如果所有的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那我就帶著買買買,到國外去繼承外公的事業。”
薑氏原本在本地就是個還不錯的公司,並沒有想過要出國發展。
薑時宇的外公,在1945年的時候,帶著家族積累的財富和收藏古董去了歐洲。
外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薑媽媽是最的孩子,出生在歐洲,卻嫁到了國內。
薑時宇念學的時候,薑時宇的兩個舅舅,相繼離世。
那個時候,薑時宇的外公當時已經八十歲了,薑時宇的爸爸媽媽就去了歐洲幫他的外公打理事業。
薑氏的發展重心,也從那個時候開始逐漸地轉移到了國外。
薑時宇的爸爸媽媽一直希望薑時宇可以留在歐洲,繼承家業,讓薑時宇的姐姐和姐夫管理國內的事業。
但薑時宇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留下。
薑時宇剛到歐洲,開始念初中的那會兒,就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等他長大了,變厲害了,能夠保護買買買了,就要回來娶買買買。
薑氏夫婦聽完之後,就笑著表示支持。
他們以為那隻是孩子的一句玩笑,卻沒想到薑時宇會為了這件事情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