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買家唯一的小孩(1 / 2)

生活在烏托邦裏麵的買買買,一直都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大姐。

自私、高傲、不可一世。

不懂得什麼是珍惜,更加不懂得什麼叫分享。

隻要買買買認定是自己的,就絕對不可以落到別人手中。

對東西是這樣,對人也是這樣。

比如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生下買買買之前,買買買的媽媽懷孕過兩次。

每次都是宮外孕,第一次失去了左側的輸卵管,第二次失去了右側的。

買買買的媽媽被徹底宣告失去了懷孕的可能的那一年,是1988年,安淑儀才5歲

或許是因為沒有孩子的羈絆,買海洋和安淑儀的事業做得順風順水,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經邁入億萬富翁的門檻。

那個時候,全國的億萬富翁,屈指可數。

錢是很多了,但孩子卻依然是一個都沒有。

也是在安淑儀失去懷孕可能的那一年,國內的第一個試管嬰兒出生。

即便是在現在,聽到試管嬰兒這四個字,還是有一些人會覺得,試管嬰兒是在實驗室裏麵做出來,並且直接從試管裏麵出生的。

退回到三十年前,有這樣想法的人,從少數變成了大多數。

那時候,試管嬰兒的出生還是一件極具爭議的事情。

比現如今基因編輯嬰兒的爭議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買買買的爸爸媽媽壓根就不理會這些非議,他們太想要一個孩了。

於是,兩人就開始嚐試,當時在國內還並不成熟的試管嬰兒。

前前後後一共做了五六次,一直到1995年,安淑儀的肚子仍然沒有一點消息,那一年,安淑儀歲,即將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

那個時候,安淑儀開始絕望,她和買海洋商量著,是不是應該領養一個孩。

因為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買海洋和安淑儀最後決定,去試管嬰兒的誕生地,去1970年代就成功地培育了試管嬰兒的英國和澳大利亞做最後的嚐試。

如果不行就放棄。

他們首先去的英國。

醫生,安淑儀的卵巢功能因為做了太多次技術不成熟的試管,已經有些損傷。

第一次促排,醫生隻勉強取到了兩個卵子,雖然有一個成功受精,但確實最差的四級胚胎,細胞分裂不均勻,碎片很嚴重。

這種級別的胚胎,放到試管嬰兒裏麵,是不適合移植,要被直接遺棄的。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徹底沒有可能也就算了,可一次又一次的嚐試,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安淑儀因為生孩子這件事情,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尤其是到了她這個年齡,以前同學的孩子都開始上學了。

還有那些喝水都能懷孕的故事。

安淑儀崩潰過後,並不死心,就算胚胎再差,就算幾率再低,她也想要試一試。

醫生並不建議這樣做,四級的胚胎,移植成功率極低不,就算成功了孩子也基本不可能會是太健康的。

買海洋怕安淑儀無法接受現實,就和醫生商量著,就算胚胎的狀態再查,也不要遺棄,讓醫生把胚胎給冷凍了,給安淑儀留一個念想。

事情也就這麼結束了。

安淑儀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從這個打擊裏麵恢複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