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收複河西(7)(1 / 2)

與此同時,中原戰國、東周王室與天下諸侯,對秦國的驟然強大都大為震動。誰能想到,本來最弱小的秦國,非但一舉恢複了始封諸侯時的廣大國土,而且將腳步邁出了黃河與函穀關,成了壓迫魏國的強大力量。更令天下震驚的,還是秦國這支新軍。河西兩戰,秦國新軍竟然摧枯拉朽般全殲魏軍。魏國鐵騎與魏國武卒,原本是令天下談虎色變的第一流精兵,就是齊國的“技擊之師”也無法與之正麵對抗,也隻有依靠伏擊戰取勝。而秦國新軍完全不同,非但是正麵對抗,而且是用步兵兩萬全殲了騎兵三萬。此等戰力,當真是匪夷所思。戰國之世,人人知兵,誰都知道秦國這支新軍對天下意味著什麼。一時間,秦國新軍被天下傳揚為“銳士”,各國莫不以秦國“銳士”為目標訓練大軍。

秦國收複河西,使戰國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國初期的魏國霸主時代已經結束,戰國中期的列強縱橫已經拉開了序幕。

就在衛鞅大軍班師的同時,函穀關外的大道上軺車如流,中原各國紛紛派出特使,進入函穀關向秦國表示祝賀,爭相與秦國結好。

鹹陽城真正地沸騰起來了。老秦人何曾品嚐過一等強國的滋味兒,簡直是欣喜若狂了。

都知道春天要迎接大軍班師,並正式舉行新都大典。人們從寒冷的冬天就開始喜滋滋地準備了。尤其是那些有子弟從軍的家族,早早就仔細地修葺門額,準備懸掛爵位銅額了。女兒與從軍子弟有婚約的人家,則喜滋滋地請媒妁到男家議定婚期,一定要在受爵的那一天使勇士成為新郎,雙喜臨門。做嫁妝者、修門房者、置辦喜宴者、準備送子從軍者、準備大社火者等等,家家在忙,人人在忙,整個秦國都彌漫著濃濃的難以化解的喜慶氣氛。在河西有親戚朋友的國人,則不斷傳遞著河西的種種變化,期待著夏天去河西走走。開春以後,春耕大典完畢,老秦人就白天春耕,晚上忙碌那些永遠也準備不完的喜慶事宜。村社田野,都城內外,沉浸在漫無邊際的歡樂之中。

秦孝公卻顧不上高興。自從衛鞅兵出河西,他便全力以赴地督促遷都,征發訓練第二支新軍,並向河西選派縣令郡守。迎接大軍班師並定都大典的準備事宜,秦孝公全部交給了已經晉升為鹹陽令的王軾,他自己在忙碌之餘,依舊沉浸在書房默思苦想。

三月底,衛鞅率領大軍從函穀關開進了關中。衛鞅沒有從上郡走捷徑回鹹陽,而是沿大河南下,出桃林高地再出函穀關,再繞道崤山又重進函穀關。這樣做,為的是督察這塊離開秦國近一百年的土地上的關口要塞與防務民治。他反複提醒官吏將士,絕不能像魏國那樣粗疏地對待邊境土地,否則奪回來也守不住。進入函穀關後,他又繞道華山,察看了魏軍丟下的舊軍營,下令立即修葺這座廢棄的營盤,依山修建一座要塞城邑,做關中的第二道門戶。兵行到櫟陽,衛鞅大軍受到櫟陽民眾的夾道歡迎,男女老幼簞食壺漿,將大軍殷殷送出十裏之外。

將近鹹陽,衛鞅將大軍交給了車英景監,自己卻換上便裝帶了荊南,悄悄從鹹陽北門進了城。誰知剛剛走馬到府門,秦孝公卻大笑著從門口迎來:“大良造啊,我就知道你會一個人回來。熒玉,快來!”

衛鞅連忙下馬,未及行禮,已經被秦孝公扶住。兩人默默對視間,熒玉已經忙不迭趕來,唏噓拭淚:“夫君……黑了,瘦了。”

衛鞅笑道:“也更結實了,你看!”捋起大袖,黝黑的臂膀鼓起堅硬的肌肉。

三人一齊大笑。秦孝公拉住衛鞅的手:“大良造,上車,今日可是兩大慶典也。”不由分說將衛鞅扶上青銅軺車,“熒玉,你乘後邊一輛。”說罷親自坐上馭手位置,一抖馬韁,駕車向鹹陽宮前馳去。荊南則跳上公主熒玉乘坐的第二輛軺車,駕車緊隨其後。

氣勢宏大的鹹陽宮廣場已經是人山人海,先行到達的新軍已在廣場中央列成兩個整肅威武的方陣,中間紅氈鋪地的大道直達三九(二十七級)台階之上的巍峨大殿。見兩輛軺車駛來,廣場響起震天動地的歡呼:“國君萬歲!”“大良造萬歲!”“公主萬歲!”秦孝公駕車在白玉階下停住,親自扶下衛鞅,又殷殷拉起衛鞅的一隻手,走上了大殿平台。

兩座丈餘高的大鼎下,秦國的全體大臣一齊行禮:“參見君上!參見大良造!”秦孝公拉著衛鞅走到中央高台上,向司禮大臣微微點頭。

“大秦國,慶賀河西大捷並遷都大典,開始!”

頓時,整個鹹陽廣場都轟鳴了起來。那不是絲竹塤篪之音,而是沉重轟鳴的戰鼓號角與黃鍾大呂,宏大低沉,氣勢壯闊得令人心神激蕩。

“國君書告天地臣民——”

秦孝公展開一卷竹簡,激越渾厚的嗓音在廣場回蕩著:“昊昊上天,冥冥大地,秦國朝野臣民:收複河西舊地,遷都鹹陽新城,乃我秦國百年以來之兩大盛典!二十有年,秦國順天應人,力行變法,由弱變強,走過了一條浸透淚水、汗水與鮮血的道路。秦國擺脫了舊日貧困,洗刷了先祖屈辱,痛雪了百年仇恨。茲此昭告,天地人神共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