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郢都恩仇(6)(1 / 3)

屈原對這支新軍的管製頗具匠心:用楚國著名的老將屈丐做了統兵大將。這個屈丐是屈氏部族的元老,也是屈原的族叔。論軍旅資望,屈丐是當年吳起部下的千夫長,身經百戰,秉性剛烈,更是不折不扣的反秦將軍,每每說到秦國對楚國的欺淩,便是聲淚俱下。屈原將所有的戰陣訓練都交給了屈丐全權處置,他在軍中隻有一件事:常常到帳篷中與兵士們閑說變法,說變法給隸農窮人能帶來的好處,說這支大軍能如何如何支撐變法。屈原是大詩人,還專門編了一支楚歌在軍中傳唱:

我無耕田牛羊兮 我執矛戈

我無漁舟撒網兮 我持吳鉤

我無官爵榮耀兮 我望新法

我有國仇家恨兮 我上疆場

時間一長,新軍將士們對變法充滿了殷切的期望,對“使楚不能變法”的秦國充滿了仇恨。屈原第一次被楚懷王貶黜的時候,新軍將士萬眾憤激高呼“還我大司馬”,竟要開到郢都向楚王請命。屈原雖然痛心之極,但還是苦苦勸住了三軍將士。他相信,他肯定還會有一次機會。聯軍兵敗,他重掌軍權,看到的卻是楚王的閃爍不定,聽到的是老世族們仇恨的詛咒,於是他有了一種強烈的預感:他隨時都可能被再次罷黜,甚或會像吳起一樣被老世族兵變殺害。反複思忖,屈原暗暗咬著牙關作了決斷:一定要使這支新軍在他手裏生發威力,將楚國逼上變法大道。

楚王將張儀將秦國看做仇敵時,屈原很是興奮了一陣,認為變法的時機到了——要複仇要強國,便要變法,這幾乎是戰國新興的鐵則。可是倏忽之間,楚王竟放了張儀,昭雎鄭袖又暗暗活躍了起來,張儀居然在郢都重新施展,又將楚國攪得是非大起。

驟然之間,屈原驚醒了:這是他的最後機會,至於能否如願以償,便看天意了。他瞅準了張儀是楚國生亂的禍根,是秦楚波瀾中的要害人物,如果殺掉張儀,便能在秦國的強大壓力下,迫使楚國走上救亡圖存的變法之路。本來,屈原是準備與蘇秦春申君聯手做這件大事的,可一試探出蘇秦反對,春申君猶豫不定,屈原便決意自己秘密行動了。

一千新軍甲士秘密開到雲夢澤北岸,屈原立即出了郢都。他要做最壞的準備,要立即準備第二步棋,而絕不能留在郢都聽任被罷黜治罪。走到半途,他接到了截殺失敗的消息,不禁熱淚縱橫,仰天大呼:“上天啊上天,你庇佑妖邪!你何其不公?!”

安陸大營,老將軍屈丐已經率領部將二十餘人,在中軍大帳焦急地等待。將近正午,屈原飛馬趕到,低聲對屈丐說了幾句,走到帥案前痛心疾首道:“諸位將軍,屈原無能,沒有除掉張儀!目下秦國虎視眈眈,楚王卻一味退讓,楚國危如累卵,屈原敢問各位:我當如何處置?”

“討伐秦國!雪我國恥!”大將們異口同聲。

“好!眾將有複仇猛誌,楚國便有希望!”屈原一拍帥案,感慨萬端道,“這一仗沒有王命,非同尋常。但是,屈原有王室兵符,楚王戰後追究,罪責由屈原一身承擔。戰勝了,諸位大功!戰敗了,諸位無罪。”

帳中沉默了,良久,大將們轟然一聲:“願與大司馬同擔罪責!”

“豈有此理?”屈原笑了,“諸位記得了:有新軍在,楚國便有振興生機。都跟我一體論罪,連救我的人都沒有了。屈原不會打仗,隻能為諸位做這一件事,不要爭了。”

白發蒼蒼的屈丐道:“我等早準備好了,隨時可拔營!大司馬下令了!”

“好!屈原隻定兩件事:屈丐將軍統兵攻秦,屈原調集糧草輜重。”說罷一拱手道,“老將軍,調兵軍令由你來!”

屈丐大步赳赳走到帥案前下令:“大軍立即集結,由大司馬訓示全軍!隨後按三軍順序開拔,兼程趕赴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