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艱危鹹陽(2)(1 / 3)

這句誓詞,原本是在秦軍騎士中流傳的一首歌謠,歌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歌詞簡單,格調激越,將軍中將士的浴血情誼唱得淋漓盡致。當一個騎士磨劍擦矛,要與你慷慨同心,將你的仇敵也當做他的仇敵時,這種誓言便是生命與熱血的詩章。魏冄將這句同仇敵愾的軍中歌謠用來明心,如何不令甘茂感奮異常?

月光之下,甘茂對魏冄備細敘述了秦武王暴亡的經過與目下所進行的一切,兩人又商議了諸多應對方略,直說到月上中天,方才回到王帳營地。魏冄沒有在王帳逗留,連夜趕回櫟陽去了。

次日清晨,秦王車駕緩緩啟動。魏冄率櫟陽全體官吏與族老在城外郊亭隆重送行。一應公務完畢,已經是過午時分。魏冄將兩名得力幹員喚到書房,秘密叮囑了櫟陽官署的諸多要害關節與應對之法。兩名幹員原是老吏,不消說已經心領神會。安頓完畢,已是暮色降臨,魏冄帶著兩個精通劍術的族侄上馬出了櫟陽,月色下直向鹹陽飛馳而去。

中夜時分,魏冄三騎到達鹹陽城外的渭水南岸,隻要越過那道橫臥渭水的白石長橋,便能進入燈火煌煌的鹹陽了。可魏冄沒有上橋,而是沿著渭水南岸飛馳向西,拐進了莽莽蒼蒼的豐鎬鬆林塬,片刻之間,憑著手中的黑鷹令牌進入了古堡一般的章台宮。

章台是秦惠王晚年經常居住的別宮。那時候,這座鬆林塬經常秘密駐紮著五千精銳步兵,戒備極是森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躁烈尚武醉心兵事,從來不喜好住這幽靜得令人心慌的大鬆林,近三年中沒有來過章台一次。五千兵馬早已經歸製了,隻留下一個步卒百人隊,二十多個內侍、侍女與仆役守護。倏忽之間,章台成了荒涼的廢宮。然則,正是因了它幾乎已經被鹹陽權臣層遺忘,甘茂與魏冄才將這裏選定為“鹹陽總署”。也就是說,新君即位之前,這裏是運籌謀劃發布號令的大本營。甘茂身兼將相,必須守在鹹陽做公開周旋。這座秘密大帳必須有能才坐鎮提調,做好應變的周密準備。這個能才,甘茂終於選定了魏冄。

魏冄三騎剛剛進入章台,羋戎的五千鐵騎也恰恰到達鬆林塬老營地。羋戎下令大軍秘密紮營,親自率領兩百騎士來到章台。雙方會合,魏冄立即開啟章台書房,連續發出三道命令:第一道,原駐章台的一個百人隊立即移營到羋戎的騎兵營地,未奉將令不許一人出營;第二道,三千騎士立即封鎖鬆林塬所有入口,許進不許出;第三道,羋戎率領兩千鐵騎星夜北上,迎接嬴稷與白起馬隊秘密進入鬆林塬。

三道將令一發,鬆林塬立即忙碌起來。羋戎的馬隊一走,魏冄親自巡視督導,連夜將章台宮內外齊齊收拾整理了一遍,關閉了所有用不上的殿堂寢室與空屋,隻留下一間最大的正廳做出令堂,所有內侍仆役都集中住到出令堂旁邊的幾間大屋,不奉命令不許擅自出進。

天亮之後,魏冄又召來三名騎兵千夫長,備細議定了出入關防的各種口令與明暗哨之間的聯絡方式。魏冄給三名千夫長的最後一句話是:“回去轉告士卒弟兄:一個月內不出差錯,人各賜爵一級。但有差錯,依戰陣軍法從事,立斬不論!”

秦國軍法:戰陣逃亡者,千夫長有當場斬殺權。所謂“不論”,便是無須像處置尋常罪犯那樣須得經過高職將軍的廷審與議罪,實際上便是當場格殺不論。軍法歸軍法,在秦國新軍中卻幾乎從來沒有實行過。因為新軍將士大多是今日平民子弟,更有許多是變法前的奴隸子弟,人人爭相立功,從沒有發生過戰場逃亡。而今在非戰之時,魏冄卻祭出此等戰陣法令,千夫長們匪夷所思,一時愣怔起來。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若不應命,當場革職。”魏冄又冷冰冰加上一句。

千夫長們見這個文臣猛士殺伐決斷如此淩厲,竟是不容分說,心知定然是絕密大事,頓時醒悟,慷慨一拱齊聲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老秦人在興亡關頭才發的老誓,一旦出口,便意味著生死不計,決意死難家國。

魏冄正色站起,肅然向千夫長們深深一躬,一甩大袖徑自去了。千夫長們回過神來,連忙對著魏冄背影一躬,對望一眼,匆匆分頭部署去了。

一日忙碌,鬆林塬大營井然有序地開始運轉。暮色再度降臨時,一騎飛出鬆林塬,乘一葉小舟渡過滔滔渭水,又上了一輛四麵垂簾的黑篷車,越過長長的白石橋,轔轔進入了燈火通明的鹹陽城。

二、風雨如晦大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