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胡服風暴(4)(1 / 3)

席地穩坐的樂乘一直都在微笑,此刻卻驚訝得嘴角猛然一陣抽搐。惠文王目光一閃:“秦軍可是八萬,卿不可恃勇輕敵。”趙奢肅然道:“非臣恃勇,閼與山險地狹,大軍無法展開,唯輕銳勁健之師可充分施展。”惠文王雙掌一擊:“好!本王立頒兵符,將軍回府歇息一晚,明晨發兵。”趙奢莊重挺身道:“大將受命之時,便是肩負邦國安危之日,何能舍軍就家?臣請立赴軍前,四更發兵。”驟然之間,惠文王雙眼潮濕了,不禁對著趙奢深深一躬:“卿之為將,國有泰岱也。”趙奢扶住了惠文王:“臣有一請。”

“卿但直說。”

“許臣選擇戰機,請王毋得幹預。”

惠文王拉過趙奢的手“啪”地一擊:“趙何立誓:無端涉軍者暴死!”

樂乘的嘴角又是猛然一陣抽搐。趙奢肅然向惠文王深深一躬,大踏步去了。

三、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

胡傷沒有料到,閼與趙軍的抵抗如此堅韌。

胡傷本是秦軍前軍副將,由於率軍參與攻齊有功,擢升為左將軍,也就是左軍主將。秦之左右兩軍均是鐵騎大軍,胡傷自然也是騎兵將軍。秦昭王與丞相魏冄親赴藍田大營,胡傷第一個慨然請戰,說率所部五萬鐵騎定然一舉拿下武安,進逼邯鄲城下,迫使趙軍主力從中山回援。蒙驁、王齕、王陵、桓齕等一班大將也都是主張可打,但都說非十萬大軍不可,且一定要以精銳步軍為主。反複權衡,魏冄基於此戰之要在於快速奔襲的思慮,主張采納胡傷謀劃。秦昭王自然是讚同了。為確保戰勝,魏冄將右軍鐵騎調出三萬,將胡傷兵力增至八萬,且當場指令涇陽君專司糧草督運。比照司馬錯當年以兩萬兵力奔襲房陵,這八萬鐵騎長途奔襲趙國,應當是實力非常雄厚了,胡傷自是誌在必得。

閼與當真算得兵家險地。西邊一座大嵰山連綿橫亙,東邊一道清漳水[226]滾滾滔滔。清漳水東岸依舊高山橫亙,一條僅可容車的小道從西岸山腰通過,幾乎棧道一般。閼與城堡卡在兩山之間,懸空一道堅實的木橋挽起兩座高聳的石條箭樓,那條堪稱天下最窄的官道如銀線般從西岸箭樓下穿過,遙遙看去煞是奇險壯觀。

由於是鐵騎奔襲,也由於閼與山水險峻,秦軍不可能攜帶重型攻城器械。更重要的在於,秦軍斥候已經事先探察明白:閼與守軍隻有兩萬輕裝步兵,除了強弩,根本沒有重型防守器械。騎兵對步兵本來就是優勢,更何況是兩萬步兵對八萬騎兵。若再攜帶重型攻堅器械,秦軍顏麵何存。胡傷的大謀劃是:先下閼與,再克武安,威逼邯鄲一月。果能如此,便是這支奔襲精兵的最大勝利。

關前三裏,鐵騎紮營。胡傷登上了大嵰山最高處,瞭望良久,卻找不到一條直接攻關的路徑。一個時辰後,胡傷終於打定了主意,回到大營立即聚將發令:前軍一萬騎士改做步兵攻城,力爭誘敵出關;三萬鐵騎埋伏於兩山峽穀,一萬鐵騎埋伏於下遊山穀包抄;其餘三萬鐵騎全力在大嵰山探索路徑,若急切不能攻下閼與,則以部分軍馬翻越大嵰山,從背後包抄閼與的同時直逼武安。

一夜動作,秦軍已經各自就緒。此日清晨,分兩路開始了猛烈攻城——西路五千步卒以狹窄的山道為根基,猛攻關門;東路五千步卒,沿著叢林岩石間的三條羊腸小道攀緣而上,要從山頭逼近箭樓。奇怪的是,秦軍在隆隆戰鼓中爬山攀城,閼與城頭竟沒有絲毫動靜。直到秦軍的密集步卒距城頭半箭之地,尖厲的牛角號突然劃破山穀,城頭及相連山頭萬箭夾著密集的尖角岩石暴風驟雨般撲下。秦軍本是試探進攻,心下也確實蔑視趙軍,冷不防大是狼狽,硬生生被壓下山頭城牆,隻一陣便丟下了一千多具屍體。胡傷見狀,立即下令停止攻關,親自到城下驗看屍體。一看之下,胡傷大為驚訝。雖說這滾石不是特製的大型檑具,卻是硬如精鐵鋒棱閃閃的岩石,比檑具殺傷力更強。再看箭鏃,竟都是上好的精鐵穿甲兵矢[227],一千多具屍體除了被鋒利岩石擊中,凡中箭者個個都被正正地釘在咽喉。隻此一端,可見趙軍射技之精熟。

胡傷正在思忖,幾員大將已經聞訊圍了過來憤憤大嚷。鳥!老秦人打硬仗,怕甚來?打!不信拿不下這鳥關。大秦新軍所向披靡!再攻!直娘賊!破關殺光趙人!退下來的騎士們一片激昂大喊,請戰再攻。胡傷略一思忖,斷然下令:撤回埋伏,整軍再攻。

這次秦軍將士抖擻精神,分做四路攻關:關下兩路,山上兩路。關下兩路正麵猛攻,吸引趙軍全力防守。東西兩山各有五千騎士步卒在高山密林中攀緣而上,奇兵襲擊。撤回的伏兵全數在漳水兩岸依山勢列成高低錯落的強弩陣,戰鼓一起,萬箭齊發,暴風驟雨般封住了兩座閼與城樓與中間木橋。箭雨齊發的同時,秦軍每個百人隊抬一架輕便雲梯,一聲呐喊,衝向城下陡峭的山坡。爬城步卒也分為三路協作:三十人以輕便弓箭瞄準城頭,隨時射殺露頭趙軍;二十人手持隨身攜帶的輕便鐵鏟,專門在山坡挖坑夯台護持雲梯靠上城牆;其餘五十卒身背鐵爪飛鉤,左手執輕便皮盾,右手執一支長劍鼓勇攻城。如此半個時辰,箭樓女牆橋欄後的趙軍不能露頭,但有趙軍身影,遠處的強弩與城下的輕弓同時密集射殺。